嘀嗒嘀嗒嘀嗒,是谁在数着时间?
时间,一刹间凝住,
定格,北国的晚风。
抬手,指针无声地转过,
一圈又一圈的轮回。
腕表,得你一生,
懂我若知己,足矣。
我们倾一生情感,寻寻觅觅一段“表缘”。在时光的流年里,细数生命的繁华。得之,珍之。也许一场网络监督和反腐引起了瑞士钟表巨头的担忧,也许奢侈品的“蛋糕”面临萎缩,但是就像分针秒针同画一个圈,一圈一圈又回到起点。钟表已经开始以另外一种身份重新登陆我们的生活,并且还将持续永恒地伴随下去。
我笃定与你的邂逅,一如雨打花池晕漾起的圈圈涟漪。
日出日落,时间的长河亘古不变。
花开花谢,钟表在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轨迹中跌宕起伏。
早在上万年前,人类就已经学会了观察并掌握时间的运行规律,不同形式的计时工具层出不穷。古巴比伦人和古代中国人都曾经采用观测日影的方法来测定太阳时,古埃及人也曾经采用漏壶来计时。不过这些都只能算作计时器,不能称之为钟表的雏形,直到公元1086年北宋宰相苏颂主持建造了一台“水运仪象台”,使用了擒纵设施,被认为是人类钟表的创始。正是擒纵器工作时能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将钟表与计时器予以区别。
这种计时原理在十三世纪传入欧洲,钟表很快成为当时拥有绝对强权的宗教的“御用物”。相传欧洲的首座以砝码作为动力的机械钟是在1283年出现于英格兰的一家修道院,目前存世最早的塔钟是1392年于英国威尔士大教堂建成的天文塔钟,它的指针尚在准确走时,记录着620多年的人世时光。
罗马帝国消亡后,欧洲战争频繁,科技启蒙还远未成型,农耕社会里人们唯一可仰仗的希望是神权。悠悠钟声代表着上帝的声音,对作息与祈祷的指示,成了黑暗中摸索着的人们一道最为清晰、明确的指导。
到了十六世纪,随着欧洲文艺复兴对人的关注和的浪潮,宗教意味弱化的座钟开始出现,而随着发条技术的不断改进,更小型化的怀表应运而生。那个时期的法国、意大利、德国都出现过大量的钟表工匠,钟表走下神坛,由宗教专属步入寻常。
1685年左右,法国新教徒的逃亡为日内瓦带来钟表制造技术,钟表业在此落地生根,有了跳跃式的发展。随后在瑞士西南部逐渐形成了一条南起日内瓦,北达沙夫豪森沿汝拉山脉的钟表业制造区。
瑞士的汝拉(Jura)山区,土地贫瘠,地势高寒,在漫长的冬季里,农民往往无事可做,而制表技术的传入,对他们来说正好是一种非常合适的家庭手工业。瑞士钟表之父丹尼尔·尚维沙(Daniel JeanRichard)第一次在钟表业中引入了劳力分工,使汝拉山区的钟表制造迅速崛起。在汝拉山区的La Chaux de Fonds和Neuchatel等地,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生产中心。18世纪初,日内瓦的人口为2.6万多人,钟表工匠有1000多人,到了18世纪中叶猛增到6000多人,钟表业成为日内瓦最主要的行业。
1747年瑞士钟表史上最举足轻重的人物阿伯拉罕·路易士·宝玑诞生,这位深受路易十五、十六两世国王、王后以及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喜爱的钟表师一生有无数的发明,推动了钟表技术空前的发展。如宝玑游丝、均衡擒纵装置、陀飞轮装置等。
王孙贵族成为那个时期钟表的主要客户,拥有一只精准的贵重金属外壳、华丽珠宝镶嵌的珐琅盘怀表成为上流社会的必备,钟表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到了二十世纪初,更加便于查看时间的手表问世了。比怀表更显露于外的形式使得手表更加跟随或者引领审美的潮流。之后的半个世纪,装饰艺术(Art Deco)的兴起和钟表技术的不断发展将钟表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精准、耐用、防水、摩登、复杂功能……一个又一个描述钟表的形容词代表着钟表发展的价值取向。其中,包括日内瓦天文台在内的几大天文台认证和大赛也让各个品牌使出浑身解数将“精准”奉为第一要旨。劳力士、欧米茄、浪琴、芝柏、ZENITH等知名品牌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以便于将误差降到最低。芝柏在1961年以老牌机芯厂家AS的产品AS 1716为基础开发了第一款摆频每小时36000次的自动腕表机芯GP31.7,将高频技术带入一场以精准为目标的技术厮杀中。
谁也没有料到,当瑞士钟表巨头们将精准作为钟表第一要素,进行高频技术开发,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成本居高不下的时候,日本精工发展制作出的石英表打破了瑞士制表一统天下的格局。“比谁更精准”成了这场战役的唯一目标,老牌钟表王国的机械钟表在石英表的冲击下不堪一击,几近灭顶。
多个在今时今日大放光彩、引领潮流的奢侈钟表品牌都在那个时期被石英表彻底打翻、宣布破产,如宝玑(Breguet)、宝铂(blancpain)、雅典(Ulysse Nardin)等。就算没有停产的品牌也基本上元气大损,或以廉价机械表勉强度日,或不得不生产石英表以应对潮流的冲击。
没有人知道传统的机械钟表在与石英表的对决完败后是否能够东山再起,没有人知道振兴之路存在与否。石英技术出现,传统机械腕表的技术价值失势已经基本无法挽回,大量廉价且技术领先的石英表开始成为市场新宠,以技术精湛见长的欧洲腕表品牌难以为继,一切都表明,一个以非技术标准制定品牌规则的新时代的来临。
历经近二十年的萧条,传统机械钟表才开始在低谷蓄势爬升。
20世纪80年代,以SWATCH集团为首的传统机械表品牌吹响反击战号角,拉开了钟表贵族化和奢侈化之幕。
传统机械表开始新型品牌定位,功能不再是衡量腕表价值的标准,这一改变至关重要。传统机械腕表开始追求以个性为市场形象重塑的关键。在这种新的形象中,机械表被普遍描述为一种小众的、精英化的选择,从纯粹市场成本计算,机械腕表无法与以工业作业为基础的石英电子表相抗衡,广义高端市场的捍卫成为唯一合理的选择。
风光万千的顶级钟表品牌广告们无一不告诉我们,讲品牌历史、推文化传承、比传统工艺、拼复杂功能,越不食人间烟火,越能获得市场追捧。这种一面要消费者掏钱,一面将自身树立为标准并要求消费者尊重乃至崇拜的策略看似难以理解,却屡试不爽,这是最为典型的奢侈品化。
钟表不再仅仅是计时工具,而是一种兴趣爱好、时间与机械的艺术、个人品味的象征与表达,这种属性定位已经深得人心。
你戴的不是表,是可收藏的时间艺术,是可传承的家族财产,是身份和品位的象征。
时光如琥珀,在岁月的打磨中慢慢变得晶莹透亮。小巧精灵的腕表也在时间的细沙中碾出一条精致的雕琢之路,徐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