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终端产品已就绪,只差2018年三大运营商的NB-IoT网络全面覆盖东风。
曾几何时,可穿戴设备火爆到天际,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刚兴起时出现了像Fitbit、Jawbone这样的创业公司,同时老牌运动厂商也纷纷涉足这一领域,其中我们熟知的就是耐克和阿迪达斯。
但是目前可穿戴市场呈现出低迷的态势。先有智能手环鼻祖Jawbone破产倒闭,接着行业大佬Pebble资不抵债,卖身离场。不仅创业公司玩不下去,可穿戴这滩水巨头也不趟了。
近日《波特兰商业期刊》发布一篇报道称,阿迪达斯宣布未来将不再生产制造可穿戴健身硬件设备,该公司正在关闭硬件部门,但目前尚不清楚此举导致裁员的规模。3年前,发生在对手耐克身上的故事,如今正在阿迪达斯身上上演。
2013年,为与耐克的FuelBand一争高下,阿迪达斯发布了一款基于安卓系统的miCoach可穿戴手表,售价399美元,高于彼时FuelBand的250美元,但这款智能手表销量不佳。
2015年阿迪以2.2亿欧元的代价将健身应用开发商Runtastic收入囊中,期待后者能盘活miCoach的系列可穿戴设备和服务,同年,阿迪推出售价199元的miCoach Fit Smart的手环,可作为心率监测仪与 Runtastic 配合使用,奈何这成为了阿迪达斯以miCoach为品牌所推出的系列健身追踪设备的最后一款产品。
阿迪达斯表示,未来将转而专注于软件的开发运营,他们同时也在削减旗下应用软件的数量,未来的重点将放在 Adidas App 和上面提到的Runtastic App 上。今年年初,阿迪表示,2018年12月31号之后将不再支持所有的miCoach服务。
阿迪达斯如今的选择,或多或少是耐克2014年砍掉Fuelband团队经历的重复,推测原因也相差无几——要与巨头比拼非主营业务的研发,实在耗费精力,效率不高。
当越来越多的硬件厂商进入可穿戴市场时,耐克先意识到,作为一家运动装备生产公司,与硬件巨头拼硬件研发太过奢侈,CEO Mark Parker 曾直接表达过,耐克 “不想与世界最顶尖的科技公司竞争”,对于他们来说,能用来收集数据和信息以售出更多的鞋子和服饰的Nike+软件才是自己的重心,这些数据是否是通过自己生产的设备收集的则并不是那么重要。
这之后耐克将重点放回软件,并推出Nike+ Fuel Lab,开放Nike+的API,让合作伙伴进入这个系统,用他们的产品。如今,与耐克一样,阿迪达斯也并非是要完全从硬件领域消失——阿迪已经宣布,计划在2018年的某个时候与Fitbit合作推出一款阿迪达斯版的Ionic智能手表。
近日,IDC发布报告称,今年全球可穿戴设备整体出货量预计为1.132亿部,相比2016年1.024亿部的总出货量有所提升。而2021年这一数据将达到2.223亿部,年复合增长率为18.4%。
当前,最受欢迎的可穿戴设备仍是一些基础型智能手环,如小米手环和Fitbit Charge等。但IDC指出,未来四年这类产品将保持较低的一位数涨幅,年复合增长率仅有1.5%。相比之下,智能手表(含(基础型和全功能型)强势增长,有望从今年的6150万部增长到2021年的1.495亿部,并成为未来主流。
IDC在分析智能手表增长原因的时,给出的理由是得益于更多厂商和更多功能(如蜂窝网络)的加入,另一个理由是儿童手表的过渡,并重点提及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归于中国。
12月初,IDC发布了今年第三季度的智能手表出货量统计数据。其中一家名为Continental Wireless的公司,以50万块的出货量上榜。这家在当季占据市场份额7.2%的企业,正是深圳一家生产儿童智能表的厂商。2016年,儿童智能手表出货量为3000万,有业者预计今年出货量将达到5000万,可见这个细分市场正在迅速崛起。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智能手表有9成以上产自深圳,但品牌厂商的市场份额仅占20%。相比小天才、阿巴町、360、糖猫等品牌800元左右的售价,白牌厂商儿童手表的特点是低端、便宜,大多采用2G制式的 MT6261 主控芯片,功能极其简单,售价低至30多元,援引国际电子商情数据,这类产品利润只有0.5-1元。由此可见,2017年儿童手表的价格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化。
价格的分水岭还源于2016年,当时整个儿童手表市场开始出现跳水行为,去年包括邦邦熊、卫小宝、WAAVO、亲觅等品牌跟着“跳水”,最后的结果是他们失去了品牌和市场。而没有跟着跳水的品牌,去年尽管失去了销量但成功守住了品牌价值。
2016年的 “跳水”瞬间让儿童手表市场杀到红海,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的时候99元以下的儿童手表不到1%,但这一数据到今年占比预计将达到80%。这个价位的玩家全都是白牌厂商,出货渠道是通过三大运营商的加盟店,用户办一张手机卡就送一只儿童手表,更像是赠品。9月份,中国移动就启动了20万台4G儿童手表的集采。
经过一年的厮杀,白牌儿童手表厂商市场也开始集中化,大的白牌厂商月出货量能达到几百K,真可谓是薄利多销。
除了价格上的两极分化,儿童智能手表的产品功能也出现了两极分化。新一轮的通讯制式将带来全新的产品体验,甚至产生企业级新一轮的行业洗牌。
一方面,用户希望手表能够带来更多的内容服务和乐趣,这使得产品从2G、3G网络向4G网络技术升级,即终端4G化。对于用户来说,4G网络为用户提供了更优的速度及流量成本,原本2G时代无法承载的内容、活动、互动将变简单,让设计者可以为儿童定制更优的内容体验。
同时,电信运营商的4G手机成人用户已高度饱和,儿童手表行业的逐渐壮大,市场容量接近2亿的4G儿童手表成为运营商增量市场中一块大蛋糕。这也引发了用户争夺,运营商大力的补贴政策,又进一步推动了4G儿童手表的发展。
另一方面,大部分家长的诉求是通话+定位功能,他们并不希望儿童手表有过多功能。这一类型的儿童手表要求价格低、性能稳定、超长待机,NB-IoT刚好能很好地满足低功耗、长待机的核心诉求。鉴于相关芯片产品今年才陆续发布,因此从明年开始2G+NB-IoT双模的儿童手表将成为新趋势,并会替换掉一部分2G儿童手表。
早在2015年,上海欧孚就采用了CIoT技术(NB-IoT的前身)做可穿戴方面的研究,并于2016年2月开发出一款基于NB-IoT的智能手表M301。当时NB-IoT标准还未冻结,也没有相关芯片产品。目前在欧孚官网并未看到有该产品,也无任何销售记录。
时至今日,NB-IoT产业链已走向成熟。在芯片端,6月29日联发科推出旗下首款NB-IoT系统单芯片(SoC)MT2625,并携手中国移动打造业界尺寸最小(16mm×18mm)的NB-IoT通用模组,具备超高集成度兼具低功耗及成本效益,该方案还支持3GPP R14标准,可满足智能穿戴移动性和可漫游性。
同一时间,高通也正式发布Snapdragon Wear 1200平台,将为智能穿戴带来eMTC和NB-IoT双模连接,帮助儿童、宠物、老人和健身追踪器等特定用途的智能穿戴实现低功耗、高效节能、始终连接且成本经济的目的。
在11月份的中国移动的全球合作大会上,采用NB-IoT技术方案的儿童智能手表开始被展出。
展会上展出的阿巴町N100儿童智能手表,采用NB-IoT+2G双模方案。NB-IoT做数据连接,2G在通话时使用,其间歇性休眠的工作模式可以大幅度降低儿童手表的功耗,实现40天超长待机,最大化发挥NB-IoT技术中的低耗优势。另外还有采用NB-IoT技术的电子表和智能学生卡,让原本普通的一个产品因为新技术的加入而增添了更强的生命力。
现在终端产品已就绪,只差2018年三大运营商的NB-IoT网络全面覆盖东风。
目前成熟的NB-IoT应用都来自行业应用,主要是水表、电表、烟感等,而B2B产品的落地周期比较长。如果能将NB-IoT运用到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市场将会被快速推动,单单是年出货量5000万的儿童智能手表,前景也极具想象。
(以上文字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