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一生只认识5个字的她,凭什么不能成为港大院士?!

2020-09-15 09:09:27



她一生只会5个字

却成为香港大学荣誉院士


港大“三嫂”


在每个人的心中

大学的后勤宿管老师、食堂阿姨

都是回忆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但一般宿舍保洁员、食堂员工去世的消息

却并不会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但在香港大学

有这样一位90岁老人

上个月她的溘然长逝

引发了香港各界的怀念与追思


香港大学校长马斐森:

她为港大留下光辉传承。



香港大学主页:

永远怀念您!


香港大学官网主页截图


这位和蔼的老人

不是什么教授

也没有为学校捐助资金


究竟她的背后

有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



三嫂原名袁苏妹,祖籍广东东莞

二战时为躲避战乱来到香港

因为丈夫在家中排行老三

所以被称为三嫂


1957年

当时29岁的她随丈夫进入港大工作

从助理厨师、宿舍服务员到保洁员

在这座揉合了都铎及歌德式特色的建筑里

一工作就是44年


香港大学 大学堂宿舍(University Hall)


一生只认得5个字的她

根本不会想到

在2009年9月22日

会收到了香港大学发来的邀请函

邀请其“接纳香港大学之名誉大学院士衔”


当时与她一起被授予“荣誉院士”的称号的

有汇丰银行曾经的行政总裁柯清辉

香港富豪李兆基的长子李家杰

以及曾获铜紫荆星章的资深大律师郭庆伟


82岁的袁苏妹被授予"荣誉院士"


在一般情况下

一位工作跟科学研究毫不相关的

食堂师傅或者宿舍管理员

与“院士”头衔是相去甚远的

自1995年香港大学设立荣誉院士以来

也只有“社会名流”才有可能进入这份提名名单


但当时提名三嫂为荣誉院士的周兆平副校长

却信心满满地说

“我相信三嫂是没有争议的。”

事实证明,三嫂的提名“全票通过”。



在此之前

毕业生们也多次向学校提议

为三嫂颁发荣誉院士衔

因为在他们心中

三嫂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宿舍服务员了



 “三嫂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这是港大几十届学生共同的心声 


三嫂最拿手的马豆糕和大西米红豆沙

是大学堂住宿生的集体回忆

那些大学时独特的味道

是毕业生每年聚会时永恒的话题


一位40多岁的港大毕业生

像个孩子般兴奋地夸耀三嫂的手艺


“你知道吗?

三嫂做的大西米红豆沙里,

西米直径足有1厘米,好大一颗!



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

为了做成这几样让他们毕业多年念念不忘的美食

三嫂需要在灶台前站上1、2个小时


年过花甲的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副行政主席梁乃鹏

回忆起当年考试前通宵背书

三嫂给他煲了一罐莲子鸡汤补脑


已经毕业15年的律师陈向荣想起

期末考试前夕高烧不退

三嫂用几个小时煎了一碗凉茶给他

“茶到病除”


这些有关三嫂种种琐碎的“好”

事隔若干年仍然潜伏在旧生们的记忆中

三嫂却说不清自己究竟“好在哪里”


在她看来

“拎出个心来对人”

人生其实就这么简单


在宿舍工作时

她自己的大儿子正在美国读天文学专业

她只是用母亲的心

去照顾这群同样在外读书的孩子



三嫂做的马豆糕、

马拉糕、老火汤、炒河粉···

在一届一届学子们无数个苦读的夜晚里

带给了他们无限的关怀和温暖


有时会有学子通宵学习到凌晨

错过了餐厅的营业时间

三嫂做的这些宵夜

成了他们学海无涯苦做舟路上

最暖意的光亮


学生们之所以觉得三嫂像妈妈

不仅仅是因为她的这些暖暖的食物

还有像妈妈一样的关怀



时常有学生专门跑到食堂

向她诉说青春年少的时光中遇到的恋爱谜题

或者其他苦闷的事


男生说

不知道怎么讨女孩子的欢心

女孩说男友

只顾读书,对她不够好


三嫂总是笑笑地听完

有时会请他们喝杯可乐

然后说一些朴素的道理

“要珍惜眼前人”

“不开心的事说完就忘掉吧”


所以毕业时分

常会有穿着学士服的孩子们

特意跑来跟她合照


港大

带不走的

除了旋转铜梯、四不像雕塑

还有最亲爱的三嫂


三嫂站在旋转铜梯前


70年代时

三嫂的身体状况不好

于是她不再担任厨房的工作

开始负责日常的清洁


偶尔遇到同学们在餐厅开派对

狂欢到凌晨2、3点

早就过了下班时间的她

依然会等到最后

把桌上的零食、饮料清理干净

然后再慢慢把地拖干净


直到今日

许多学子仍“不敢忘记”

那个在食堂里弯腰驼背的身影


三嫂正在制作“宿舍之血”


73岁时三嫂从香港大学退休

但却没有真正离开过大学堂


每年迎新时,她都会回来制作“宿舍之血”

这种原本为了整蛊新生的饮料

被三嫂改良之后

由生抽、老抽、番茄酱、豉汁

胡椒粉、辣椒酱调制而成

除了三嫂

“没有人调得出那么正宗的味道”



从1957年开始进入港大工作

她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44年

直到2001年从香港大学退休


这位从没摸过教材的老人

压根儿没想到在2009年

自己会被提名为“香港大学荣誉院士”



当她穿着同学们集资为她制作的院士袍

前去参加典礼

上台前她一直认真地想要记住

前面的人“走哪条路、何时戴帽、怎样行礼”


看着台下的六百多人

她说,直到走上台前

“袍子里面的腿一直在抖”


当时

观众中二十多名“头发都白了”的旧生

兴奋地跳起来鼓掌喝彩

典礼负责人甚至不得不让工作人员走过去

请这些政商两界的知名校友

“不要太激动,保持安静”



 善良的人

 无论在哪都值得尊敬!


2009年9月22日

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号

以表彰她

“对高等教育界作出独特的贡献,

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


当所有人为三嫂欢呼雀跃时

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觉得让一名基层员工成为院士

是港大在搞事情、博新闻版面


此时我想起了

《大学》开篇的第一句话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香港大学这次破例为三嫂颁发“荣誉院士”衔

不正是在践行“大学之道”吗?

“三嫂”之所以为人们所称颂

其实是人们对“劳动”“奉献”和“爱心”的推崇



在这个社会上

从来不缺少像袁苏妹这样的普通人

保洁大妈、食堂阿姨、保安大叔......

按照现在某些标准,他们是社会底层


但是

 一个人是高贵还是低贱

并不在于出身、财富、地位

而在于他所具有的品德


我们常说

一个人的教养取决于他对于底层人物的态度

那么

一所大学,乃至整个社会

最值得骄傲的不是培养出了多少风云人物

而在于

有否尊重这些默默奉献的人们


诚如

最近热映的电影《寻梦环游记

 带给我们的启发


生命的意义,在于人与人的相互照亮。

当闪闪发光的时刻到来时,

我们对它的最高礼遇,就是记住。


三嫂的和蔼可亲的样子

会一直留在港大学子们心底

三嫂:一路走好!





今日荐读


我爸叫海风,我姑叫海啸,你猜我叫啥?


余文乐自爆结婚:原来综艺里都是骗人的!!!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