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阴雨的成都,昨天放晴了。
十年前的阴霾,放晴了吗?
这几日,大川整理着512的故事,
个人的、集体的、学校的……
每个点滴,
串联成一个关于川大的“十年”故事。
我们选择其中几例,
关于成长、关于奉献、关于奋进,
关于爱。
致敬,我们的十年。
“不怕劳累,只怕不能尽力”
物理学院2005级 林庆良
1
林庆良还记得,十年前,地震发生后,周围的师生都急着打电话报平安,然而震后几小时里手机信号时断时续,所幸电话亭的有线电话依然畅通。“当年已经很多人没有电话亭IC卡了,但有好心人直接把电话卡留在了电话亭,方便排长队的人报平安。”
地震发生后,电话亭一度“火热”
地震发生后三个小时,林庆良收到了第一条短信,来自北京的好友,内容是:“你还活着吧?”
创痛虽重,但是林庆良却更记得“感动”,人们竭尽所能募捐的善款额前所未见,各地的血站排起长队,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赶来……川大学生自发前去医院、机场、,“不怕劳累,只怕不能尽力”。
川大志愿者在震区
“从未见过如此的悲痛,亦从未见过如此的团结”,林庆良说。
依旧美好
经济学院2006级 闫雪凌
2
十年前,闫雪凌念大二,在经济学院学生会做学生干部。地震发生后,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们在全校寻找学院的每一个同学,要保证所有同学都能联系上。
地震刚发生,拥挤的青春广场
她记得路过西南门操场,听见广播好像在说“映秀8.0级”,从来没有经历过地震的她马上找了个河北同学问唐山大地震是多少级。
“当听到唐山大地震是7.6级,我就慌了……”
闫雪凌和学生在一起
十年后,闫雪凌博士毕业回到川大,现在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的老师,偶尔提起当年的地震,她除了会说说避震小常识,也会告诉学生当年学生们在江安集体露宿的景象。
“当然,也会告诉他们成都依旧安全川大依旧美好”,她说。
我们的“命运线”
法学院2006级 李帅
3
十年前的那场地震,考验、也升华了李帅和李玉妍的感情。虽然那时只是大二的学生,两人却体会到了“生死”的意味。
2014年,李帅和李玉妍结婚了。领证的日期是4月17日,李帅说就是“死一起”的意思。婚礼在9月7日举行,那是川大2006级开学日期的前一天,他俩戏称:我们领完证就去上学。
李帅和李玉妍
“川大,我们可能就这样在生命线中永远难舍难分了”,李帅说。
且行,且珍惜
文新学院2007级研究生 刘丽娟
4
2008年512汶川地震,刘丽娟“截获校友男友一枚”,现已相识十年,结婚八年,“相爱如初”。
但在2008年曾躲在同一顶帐篷中避难的挚友,在2017年7月因白血病离世。
2008年,帐篷中的刘丽娟
“世事无常,且行且珍惜”,刘丽娟说。
“救命”之恩
历史文化学院2004级 任杰
5
十年前,地震发生后,望江一片狼藉,四处避雨又避震的学生颇为狼狈。任杰还记得,那晚躲在体育馆下面,一有地震就得往外跑。
5月12日晚,望江食堂
凌晨的一次余震中,她被睡袋的绳子紧紧缠住了头发,情急万分之时,同学刘忠华扑过来帮她解开后再一起跑了出去。
“大难当头,无私无畏”,刘忠华的这一救让任杰感动不已,那一年还特别写了篇日志纪念。
刘忠华和任杰
说说十年后吧,刘忠华最近做了妈妈,任杰是孩子的干妈。
谢谢你,川大的哥哥姐姐们
2008年绵阳安县考生 向建桦
6
向建桦来自绵阳市安州区(当时为安县),是当年的应届高考生。汶川地震后,作为灾区的安县收到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个人和组织的帮助。
向建桦和同学们的“板房合影”
让向建桦印象最深的是“川大的哥哥姐姐们,最最刻骨铭心”。有哥哥姐姐们的榜样,他说“在工作和生活中早已把自己作为一名川大人严格要求自己”。
十年来,作为受助人的向建桦步入社会,自己创立了公司,工作、结婚,上个月还迎来了自己的小宝宝。
川大志愿者何鹏程、李林壕
听说大川在征集十年回忆,他说想借此大声说出当年帮助过他的川大人的名字:“何鹏程、李林壕……谢谢你们!”
十年过去,我很好
公共管理学院2006级 陆书培
7
2008年5月13日,。
“在广场的钟楼下,我看到了父亲坐在地上,满面的灰尘,手中抱着奶奶。此时的奶奶已经奄奄一息了,腿上斑斑的血迹,脸上的血夹杂的地震的尘土,染红了一大片白色的头发,双眼紧闭。我紧紧握着她的手,她手中的余温在一点一点地退去......”
绵竹汉旺东汽广场定格的时钟
带着巨大悲痛的陆书培回到学校后,学院老师和同学时常关切地嘘寒问暖,鼓励他坚强。“学校减免了当年的学费,还发了地震困难专项补贴,这点点滴滴让我深深地感动。”
陆书培
十年过去了,陆书培顺利完成了学业,“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力量”。他给大川发来了一张照片并写道:“感谢母校,在我困难的时候给予的关心和帮助。”
那时,我写了一首诗
药学院2004级 刘扬鹏
8
2008年,刘扬鹏是那一年的毕业生,在离校前一个多月,亲历了汶川大地震。
那一年的毕业生,情况“特殊”而又必须强大,百感交集的他作了一首诗,其中有几句写到:
灾难,
是不幸在自然放大镜下濒临崩溃的变体,
不近人情
所以触发人情
而不幸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
遍布在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需要我们用一颗悲天悯人之心去体会
用美善的眼神去抚慰
……
刘扬鹏(后排中间)和同学们
十年过去,现在刘扬鹏是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在江西工作。
因为重逢,所以“告别”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康焰
9
2008年地震发生后,无数灾区伤员被送到华西医院,其中有7个情况严重的孩子。这几个孩子,在生死线上数度徘徊,华西的医生和来自北京、南京等地的7名重症医学专家始终没有放弃,康焰就是其中之一。
在经历了与死神的若干次“抢人”后,7名孩子最终均成功脱险。
康焰
康焰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年画,这是华西的医护人员在与7个孩子聚会时共同的创作。十年来,这样的聚会,从来没有停止过。孩子们考上大学了、创业了、恋爱了、做妈妈了……点点滴滴的帮助,让他们渐渐“站了起来”。
今年2月,大家举行了一次特别的“告别聚会”,约定不再是“曾经的医生”“我是你的病人”,从今往后,都是“好朋友”。
再见,医生们;你好,新朋友。
“该放手了”,康焰说,“我们努力想和这些小朋友从形式上切断的原因,其实不是彼此的关系变淡,而是想让他们在没有我们这些叔叔阿姨们的支持下,依然可以非常好地生活。”
3542个孩子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10
512地震中,许多家庭失去了孩子。痛失爱子的家庭如何重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作为专家指导组组长单位,联合多名专家组成了“四川省级汶川特大地震中有成员伤亡家庭再生育技术服务专家指导组”。
自2009年至今,先后派出专家76批、297人次奔赴灾区,行程约32000多公里,为北川、青川、什邡、绵竹、都江堰、崇州、剑阁、平武等灾区约18991人进行妇科检查、宫颈癌筛查、再生育评估、优生优育咨询、义诊,为5600余名灾区再生育对象提供优生优育咨询、产前诊断等医疗服务,帮助5525个家庭进入了再生育服务流程,创造了60%以上的35岁以上高龄妇女怀孕率达到90%以上的医学奇迹。截至2015年底,再生育家庭已出生婴儿3542个。
前不久,来自都江堰、北川、绵竹、汶川、崇州、青川等地23户再生育家庭齐聚成都,参加“5.12”汶川特大地震震后再生育工程十年总结暨再生育宝宝健康义诊活动。
华西第二医院院长刘瀚旻说:“这十年来,每一个孩子的出生,给再生育家庭带来的不仅仅是新生命,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康复和痊愈。”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的锦旗出现在会场,是对十年努力的最好总结。
请回答·2018
十年前,对每个川大人都是一次“震荡”。
还记得吗?5月13日的雨中,你站在食堂里看到新闻说灾区的惨烈,眼泪就流了下来。
还记得吗?坚守岗位的华西医生们,医院门口的“露天病房”就像与死神抢时间的战场。
还记得吗?一车一车前往双流机场的川大志愿者,他们接力帮忙装卸物资,从无怨言。
2008年,我们坚强笑对
还记得吗?震后仅三天,我们就恢复了上课。那一年的毕业生一批一批完成答辩,一样有青春无敌的毕业照,并不狼狈。
十年过去了,哪些地方变了?
当年在地震中受损的望江东三教学楼,早焕然一新,成了网红“小清新”教学楼。
江安校区东门旁,我们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成立的全球第一个“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正在把川大经验、汶川经验、中国经验变成可以传承的力量。
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筹建的国际应急医疗队正式通过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证,成为全球第一支最高级别的非军方国际应急医疗队。我们的救援力量,将做得更好、去得更远。
十年来,学校各类防灾减灾团队还在山洪泥沙研究、堰塞湖排险研究、村镇建设、医疗服务、心理救助等领域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他们,正工作在国家需要的地方。
……
十年,四川大学在救灾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方面实现了从亲历者到救助者再到建设者的转型,这是疼痛中的自觉自信自强,是痛定后的呵爱与奉献,更是历经沧桑奋进后的成长与发展。
伴随灾区从震后到振兴的蜕变,十年来,川大人一直奋进不息。如今的川大,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更为宽广,居安思危的意识更加强烈,服务社会的实力更加雄厚。
今天,越来越多师生参与到防灾减灾演练中
四川大学,很好。
并有信心更好。
好快啊,十年了。
那一年“摇晃”着的我们,今天也“更好”了吗?
我很好,你好吗?
请回答,2018。
|| 推荐阅读 ||
母亲节特供 | 在外奋斗,最想念妈妈的味道
川二代“萌军”集中现身!萌值100分!战斗力100分!温情100分!
青年科学家银屏首秀!川大全球人才招聘宣传片即将“上映”!
大川
感谢每一位给大川提供素材的朋友!
篇幅原因未能一一登载,
依然感谢你们的大力支持!
祝一切顺利!
图片 / 周俊、向建桦、林庆良、郑丁、蓝色星空BBS,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字 / 陈爽 (部分素材来源于成都商报和四川大学新闻中心)
编辑 / 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