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残酷
有时不在人们的想象之中
就比如层出不穷的
虐童事件、拆迁驱逐
以及香港的 “棺材房”
一张张真实的平面照片
让人发现看似五光十色的香港
原来也有这么多的 “不容易”
香港如万花筒
繁华得人心
作家陈冠中先生曾说,香港是半唐番城市美学的代表,是伟大的杂种,是一半华、一半夷、一半中、一半外,一半人、一半鬼的混搭。
因为它能将东方传统与西方文化共冶一炉,让新旧事物相互交融,缔造出香港独特的都会文化。而人们身处其中,尤如置身万花筒。
同时,大部分人热爱香港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它的繁华。
提起香港都难免想到四个字 —— “购物天堂” 。琳琅满目的商品、名牌潮牌集于一体的各大商场,凝聚成一个 “繁华” 的香港,让无数人蠢蠢欲动。
而影视剧里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光鲜亮丽的行业精英,也让人心生憧憬。那一栋栋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在夜晚显得更为夺目。
所以香港在人们的心里,是如万花筒般的迷人眼,是一派兴兴向荣的繁荣。但香港繁华璀璨的背后呢?
观察城市,走进香港
《别样的色彩》一书中曾经提过:对那些仅从外在观察的人来说,一座城市也许会与下一座城市极其相似,但城市的多样回忆才是它的灵魂,它的废墟便是其最有力的证词。
是的,仅从外在观察看来,香港是繁华的,那么上海北京同样是。所以,这些城市就显得非常相似,霓虹灯闪烁,夜是无尽的,高楼林立,是梦想的地方。
但当你走进香港,看看它的 “废墟”,你也许才能看到一个更为真实甚至震动内心的香港。
颠覆你所想的香港 —— 深水埗
香港很小,是个弹丸之地。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窄小的地方,却能拥有七百万常住人口,成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
所以,那些游客看到的繁荣盛景只是城市的表象,那些港片中的汽车、洋房、高级公寓只属于少数人,更多的人是居住在密度像蜂窝一样的公屋,租金更贵面积更小的单间。
就比如全港最穷的深水埗,单调重复的细节、楼层与楼层间几乎密不透风的间距,带来的是恐怖的高墙和压抑感。
再深入走进去,看到的就是与阳光隔绝的 “棺材房” “笼屋” “劏房”,这里甚至连繁华的霓虹灯都无法将其照亮。
像笼子一样的屋 —— “笼屋”
这是用铁丝网圈出的一块卧榻之地,主要住户是老年人。
因为在香港没有退休金、养老金这一说,所以,当年轻时的他们未攒到足够的存款,年老后便只能领着杯水车薪的补助金,住在每月2800港币的 “笼屋” 里。
密密麻麻的 “笼屋”,一般建在深水埗的危楼,70㎡的屋子,几十个3层铁笼,最多能住到200人左右。
很多人认为 “笼房” 像是 “关押”,关上了自尊心之门。但是对于住在里面的人而言,生存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自尊心已经成为虚无缥缈的东西了。
厨房、卧室、客厅三合一 —— “劏房”
劏,是割的意思,也就是把一间住房分成不小于两个的独立单位,然后租给多家用户。而这一类面积通常小于8㎡,但一个小单间每月要2500-4000元。
家居必需品将室内填补得满满当当,甚至连厨房与厕所都要二合一。
在获36届金像奖多个奖项的电影《一念无明》中,曾志伟扮演的父亲和患有躁郁症的儿子便住在 “劏房” 里。
十几天在 “劏房” 拍戏,曾志伟对媒体坦言:“怎样豁达的人,在里面慢慢都会受不了的,我已经很幸运,房间有窗,很多房连窗都没有。”
狭窄,困住的绝不仅是人们的脚步,还有内心对生活的热情与渴望。
一张单人床 —— “棺材房”
除了上面两种房,还有一种名字听着就让人难受的 —— “棺材房”。房子就如棺材一般大小,每间约1.5㎡,只能放下一张单人床,租金每月1500港币。
而人在房间里,就只能硬生生躺着,说难听点,就真的如同躺在棺材里。
住在这样的环境中,绝非正常人的生活,但他们大多已经麻木。“我还没死,就已经立起了四块棺材板。”
香港的高处与底层
这一张张看着就让人感到压抑的照片,是一名叫Benny Lam的摄影师前前后后拜访了100多个在香港老旧小区的隔断间才拍摄而成的,“拍完这组照片回到家,我哭了。”
华丽的、纸醉金迷的、琳琅满目的、风情文化的,是我们熟悉的香港。
而这些拥挤的、暗沉的、凌乱的、窄小的,是许多人不知道的香港。
这一切让人难受且压抑,与我们所见的五光十色的香港形成强烈的反差。我们或许仅能看到它高处的炫目灯光,却无法看到底层的辛酸苦辣。
当客厅和厨房、卫生间都被外包,一张床和四面墙的狭小空间还容得下爱的流动、梦的展翅吗?这样一个不一样的香港,有点颠覆人们所想。
原来,生活,不仅没有我们表面上看着的轻松靓丽,有时甚至残酷得不在我们想象之中。人们常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何尝不是最坏的时代。
不过,通过香港的 “棺材房”,看到的或许也不仅是生活的残酷,还有眼前所拥有的美好。
毕竟在你对生活仍有力气抱怨之时,有的人早已生存在狭缝中寸步难行。那么不妨学会珍惜,学会打起十二分精神,去更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