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所讨论的钟表话题,最常见的莫过于机械表准不准这件事。
由于机芯由众多的零件组成,加上振频约在每小时18,000至36,000转(5Hz)的范围内,先天上的结构限制,与石英机芯的32768Hz震荡频率相比,当然是远远不及;所以就算是石英表款,每日的误差也在1秒之内,可轻松胜过天文台等级标准(每日-4与+6秒之内)的机械表。
因此,这样的话题常会引起表友之间的论战,例如《要准去带石英表就好!!》、《你差那几秒有什么意义!》、《那么贵的表,本来就要准!》..等。
对于机械表的要求,或是本身收藏腕表的数量、目的就大不相同,因此双方当然会有明确的落差。因此,讨论准不准这件事,如果从天文台等级腕表来讨论,争议就会比较小,毕竟这是一个已经制定的标准,也是厂方给予的承诺。
虽然我们都知道天文台测试的标准,但是其测试的环境,与我们实际使用还是有些落差。因为送天文台测试的是机芯而非整只表款,而且送测的机芯,是没有自动盘结构的裸机芯,测试中心每天会透过机械替每一枚机芯上满链,然后经过24小时之后,拍照记录其误差值。所以严格来说,天文台认证的机芯,其数据是经过24小时,机芯动能平稳消耗状态下的数据(而且是静止状态)。
如果使用者在配戴前,只有手动上链转个十圈(约5到10小时的动能),然后到公司又坐一整天办公;或是使用者整天外出,每天机芯都呈现满链状态(持续增加动能),那么数据自然不会与测试时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