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连续两年的下跌,2017年,瑞士钟表出口情况逐渐好转,最终以199亿瑞郎收红。虽未能突破200亿大关,但比上一年的194亿瑞郎增长了2.7%。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市场对于腕表的需求正在稳步回升,且经销商的库存量已下降至合理水平,为此次复苏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各类别腕表中,石英表的出口数量下降了7.4%,拖累瑞士钟表出口总量减少4.3%,2430万枚也是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机械表的表现则正相反,出口数量和金额双双增长3.9%和4.6%,反映出机械表在瑞士钟表业的权重在不断提高。
按照价格划分,去年200瑞士法郎以下(主要为石英表)的腕表出口量减少了8.5%,金额减少11.6%;而其他价位的腕表均呈现增长态势,出口金额的涨幅介于3%和5%之间。精钢腕表占到了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且数量稳中有升,行情优于贵金属和双金属腕表。
全球三大主要市场。亚洲市场的表现最为突出,不仅占据瑞士钟表出口总额的半数,4.8%的增幅也领先于其他各洲。其中中国大陆市场的涨幅高达18.8%,可谓居功至伟;中国香港市场由于基数巨大,6%的止跌反升也为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新加坡(+8.5%)和韩国(+5.6%)涨势同样喜人;而日本(-2.6%)、阿联酋(-3.5%)和沙特阿拉伯(-6.4%)则刚刚出现企稳的迹象。
另一个主要市场欧洲录得了2.6%的增长,比上一年有所放缓,其中瑞士钟表的第四大出口国英国贡献了7%的涨幅。
情况最为糟糕的仍要数美洲市场(-2.7%),尤其是美国市场(-4.4%)已经连续三年下滑。尽管经济情况良好,但消费者对于奢侈品的“饥渴程度”似乎仍旧有所缺失,至少从传统销售渠道反馈回的情况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