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目前常见的一些现象:
有人发朋友圈不单只是想与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动态,更是想让你认识到他的身份标签。
有人发出去旅游的照片,总是要显示当前定位。风景你看不看到没关系,他希望你知道,他去了哪里。
有人发自己在咖啡店看书的照片,好像不经意间露出了星巴克的logo,书的名字看不看得到没关系,最主要就是让你知道他在星巴克享受小资。
有人发健身房健身的照片,不光要秀出自己的身材,更要若无其事的让你看到他穿的名牌运动服。如果要是拿不出手的品牌,绝对不会让你看到。
这些不同的场景,里面都暗含着身份标签。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品牌流露,来表达身份标识,向他人表达自己,标明自己的圈层。同时,也通过这些标识去对周围的人进行判断和划分,识别一个人的贫富等级、地位高低、教育程度,甚至生活经历和职业,甚至建立鄙视链。
很简单的例子,当一个西装笔挺,衣着考究的人和一个穿着拖鞋,几十块廉价T恤的人站在你面前。你很难将他们放在同一个圈层。
Maggie有一个做设计的朋友,刚进入公司,就买了一台MacBook Pro,没过两天就吐槽说苹果电脑用起来真麻烦,连鼠标滑轮都是反的。
我问她,这么不习惯为什么还要买?
她说到,没办法啊!公司的人都用这个。
类似的事情,在大家生活中比比皆是。你不能单纯地说这些人是爱慕虚荣。有一篇文章里说过:很多事情并不是因为我们热爱而去做,而是因为它的场景隐含的身份标识让我们热爱,能够帮助我们进行自我确认,也给别人传达“我过的是这样的生活”的信息,这些信息被他人用来对我们进行圈层划分。
简单来说,不论我们承不承认,不同的品牌总会将人们贴上不同的标签。而这些不同的标签将人们划分成了不同的阶层。而有时候人们想要融入某个圈层,就总想去借助某些更优质的品牌。
而这些也正是品牌的力量。一个真正优秀的品牌不光有好的产品,更能固化一个优质场景,形成一个优质标签,区别一个优质圈层。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