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充斥着许多甚嚣尘上的传言。3月9日,在国网仙游县供电公司的“社会责任周”活动中,该公司就“供电公司故意提供小电表,让电表转的飞快”和“智能电表吃电”等两则传言,进行正面解答,并邀请本报记者参与了全过程。
传言称,某“电工”通过试验得出结论,电力部门不提供正常工作电流为15、20、30、40安的大电表,而只提供5安或10安限量电表的原因,是为了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电流量超过电表限量,造成电表读数以正常值几倍的速度飞快旋转,就是为了多收电费!
“这则传言中有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仙游县供电公司计量班班长吴健说。他从电表仓库里随机拿出一只智能电表,在智能电表上有着标注5(60)A的字样。吴健告诉记者,这是表示智能电表容量在5安~60安之间,其中5安是基准电流,60安是正常运行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5安~60安之间的电流对智能电表来说都是允许的,和耗电量之间不存在关系。如果真是专业电工,不会连智能电表的数字都看不懂。
吴健说,以前大部分家庭电器少,10安电表(2200瓦)就够一个家庭使用。现在,家里普遍都有冰箱、电视机、热水器、空调等大功率电器,为了满足用电需求,供电企业已为客户升级换装大容量智能电表,统一规格是60A(即每户最大用电功率为13200瓦),足够满足绝大部分家庭用电需要。而且电表容量大了,意味着可以同时使用更多的电器,不必担心电器过多导致停电跳闸,也不会多收费。
传言称,智能电表本身具有一定耗电量,转嫁给了用户。智能电能表内有块电池,长期处于充电状态(充的是用户电),且有脉冲、跳闸、红外、报警四个功能不用电也耗电,这些耗费都由用户承担。
吴健告诉记者,智能电表主要有两种线。一种是进线,和供电方相连,负责供电;另一种是出线,连着客户的电器,负责传输计量。他拿出一个电水壶做起试验,他把电水壶接在智能电表的出线上,电水壶开始运行,电表也开始计数;当电水壶断电后,智能电表显示屏还是亮着灯,但是计数也完全不动,这说明智能电表自身并没有使用用户的电。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就近年来一直在坊间流传的“中国75%电表都被蓄意加速”的信息进行求证。面对“突然袭击”,吴健显得沉着而又坦然。
“这要从电表从生产到出厂使用说起。”首先,质监部门对电表厂家的生产资质有严格的审查。其次,在电表生产过程中,会通过全自动化调整电表计量的准确度,并对每块电表再次进行全自动校验,将误差往零调。在此期间。,并在不通知生产厂家的情况下进行“飞行检查”,直接在流水线或者包装端抽检电表是否合格。当电表出厂前,还会对每批次电表进行抽查检验,一旦发现问题,该批次电表都要返厂。电表出厂后,还需经过由质监指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定,全过程无人干预。最后,每批次电表要装入企业或居民家中前,还要进行10%的抽查。
电能与群众生活、企业生产密不可分,面对网络不实传言和客户的困惑,供电企业选择了直面澄清,既是对企业本身的正名,也是供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保障群众知情权的措施之一,更是对损害国企形象的恶意谣言传播者,做出的一次有力反击!
3月10日,记者跟随国网仙游县供电公司员工来到仙游县枫亭工业园区,现场感受供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园区生产的点点滴滴。
在福建海丰物流园电商云仓储车间,该公司组织专业人员,结合客户用电负荷、生产作业班次、功率因素及变电容量等参数,为客户个性化定制更为科学、合理的用电方案,帮助企业实现降损增效目的。
据了解,服务好园区用电是该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项目之一。在日常工作中,除了主动上门走访园区企业,帮助义务做好安全用电检查外,供电企业还借机对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用电规模等进行了全面了解,同时对业扩报装、计划停电检修、故障抢修、服务作风等方面工作向客户进行了意见和建议的征集。针对部分企业提出的增扩容等用电申请,该公司专门开辟了客户用电工程报装“绿色通道”,对服务流程进行了简化,以缩短业务办结时间,全力满足企业用电需求。
近日,在仙游县社会福利中心,记者看到国网仙游县供电公司青年志愿者在为中心的老人孩子们检修线路、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并把带来的生活用品分送到他们手上。而供电企业这份延续了19年的社会责任,正以“接力”的方式不断抒写。
该中心副主任余翠群告诉记者,供电员工与福利中心之间的缘分从1999年就开始了。每逢节假日,供电青年志愿者都会到福利院帮助院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当地的供电所员工更是定期为福利院检修维护线路和电器。而福利院的老人孩子们,也和经常来帮助他们的供电员工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拖线排插不要放在床上,这样不安全。”在福利中心内,青年志愿者努力发挥自身业务专长,为院里更换老旧线路,排除用电隐患的同时,还给老人孩子们带来了浅显易懂的安全用电科普宣传漫画册,细心为他们讲解安全用电知识。经过一个上午的努力,福利院的线路、开关焕然一新,老人、孩子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据仙游县供电公司团委负责人介绍,自1999年以来,该公司青年志愿者的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可给福利中心“送温暖”的传统却延续了下来,而且这种坚持“学”精神,也将引导企业广大青年员工立足岗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央企的社会责任。
今报记者 唐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