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赵无极的画家前妻:谢景兰才华比他还高?又嫁了哪位天才?

2020-10-06 15:15:46


点击揭秘   成就众多大师的绘画


来源:名画记

,赵无极与谢景兰夫妇带着儿子赵嘉陵回到故乡杭州。)

1952年,到法国三年后的谢景兰,时年31岁。照片出自法国肖像摄影大师丹尼丝‧科侬(Denise Colomb)的镜头。

这是一个独特而独立的女性,无论是从个人情感的角度,还是从自我完成的角度,她都是一个异常幸福的女人。

早年的作品在绘画语言上还较为稚嫩,但色感与笔触出手不凡。


《焰红》(布上油画3650px×2852.5px1960年)于2012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以146万港元成交。


《秋照群峦》(水粉纸本1250px×1612.5px1967年)于2011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以12.5万港元成交。

熟悉赵无极的人,会在谢景兰的作品里嗅到他的气息,这似乎在所难免。须知好作品永远像一个漩涡,有一种把人“带着走”的魔力。谢景兰在绘画的初期,一直被她的“师承”带着走。

但从谢景兰的绘画脉络往后捋着走,会看到她慢慢在摆脱赵无极过去朝夕浸染的痕迹,最后画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


谢景兰的后半生,一直致力于将音乐与舞蹈化入画面中,她做到了。这些线条跃动着音乐的韵律,又像是一个舞者转瞬即逝的余影,漂亮极了。


这是谢景兰提笔绘画十来年之后的作品,此时她已50岁出头。只有艺术上十年如一日的积累与探索,才会出这样的好作品。此时,作为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她已经成立了。

舞动升华布上油画4875px×3250px年代不详

《花之舞》(布上油画3250px×2225px1970年)2014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以172万港元成交。懂了她的创作目的,看这样的作品就易于理解了。

遮掩的月布上油画3250px×4875px1974年

完全的、不折不扣的谢景兰的作品。


《无题》(布上油画2000px×4000px1981年)2011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以54.8万港元成交。

她晚年的作品,已经完全有了她自己的绘画语言,真是非常令人叫好的。

1952年,年轻的谢景兰与赵无极,仍由Denise Colomb所摄

  谢景兰的第一任丈夫是蜚声国际的艺术家赵无极,第二任丈夫是法国天才音乐家、雕塑家范甸南(Marcel van Thienen)。两个男人都爱她爱到骨子里,都为她的魅力所倾倒,也都滋养着她过人的才情。在中国第二代留洋艺术家中,谢景兰是唯一兼擅视觉和表演艺术的女性,晚年更是成功地将两者融为一体。

(年轻时的谢景兰,散发着东方美女的古典气质。身后是赵无极的早期作品。)


  谢景兰(1921-1995)出生于贵州一个书香世家,小名兰兰,母亲系出贵阳名门。外祖父姓乐,不仅家境富裕,更是当地著名的读书人,儿子们均考入北京大学就读。景兰的大舅更是因成绩优异而远赴美国深造。景兰的母亲是乐家长女,到了待嫁之龄,祖父非但不在富家子弟里择婿,反而属意学生里资质聪慧的谢父。

(谢景兰 1972年作 《从蓝绿中产生的形象》(双联作)230万港元 香港苏富比 2012年10月7日)


西湖畔的热恋小情侣  兰兰出生后不到一岁,便由父母抱着离开了贵阳。一家人先是居住汉口,7 岁时迁往上海。由于兰兰的母亲偏爱杭州西湖的秀丽风景,作为艺术家的谢父便在西湖葛岭下购地,兴建了花园别墅,从此全家都安居于充满诗意的西湖畔。擅长吹笛、精通音律的谢父,对爱女悉心培养,并熏陶兰兰步入音乐殿堂。14岁时,谢景兰凭借天然妙喉考上了离家不远的杭州艺专,主修声乐。同时考上杭州艺专的还有来自江苏南通的银行家的儿子赵无极,他主修绘画,与兰兰同龄。  不久,豆蔻年华的兰兰与赵无极在表姐的牵线下邂逅了,二人坠入爱河。热恋中,赵无极画了《兰兰画像》:15 岁的谢景兰系红色发带,脸如新月,目若秋水,盎然的青春似能从画里满溢。1936 年夏天,两人在西湖边留下合影:赵无极的发型和西服领带皆是最时髦的样式,谢景兰穿一袭素雅旗袍,眉眼含羞,亲密地挽着男友的臂膀。翩翩美少年和盈盈美少女,大抵就是这样的吧。

(1990年,赵无极观看前妻谢景兰的画展。摄于法国皮尔.卡丹艺术空间)


赴法深造 破婚姻而重生  1941 年,20 岁的小情侣在香港注册结婚。不久,赵无极从杭州艺专毕业,受聘为该校讲师。次年,夫妇俩的独子赵嘉陵出生。1945 年日本投降,杭州艺专正式于西湖畔开课,一家三口搬回湖边别墅居住。三年后,这对年轻夫妇从上海搭乘客轮赴法。

  到法国不久,赵无极的声名很快像高山一样耸立起来,谢景兰却没有感到成就的喜悦。她不是夫唱妇随、夫荣妻贵的传统女子,她是有独立品格和才华的新女性。她不甘心只做红袖添香的随从。所以,当她明白如天籁般美妙的歌喉不能带来成就,便转学舞蹈,后来又学作曲。但灵感也躲在键盘下,没有与她共鸣。密密匝匝的痛苦裹挟着她,也微妙影响着两人的感情。


(结婚多年后依然恩爱有加的拉兰和法国音乐家、雕塑家马赛)


  1952年,在一次聚会上,谢景兰初识了法国音乐家范甸南(Marcel van Thienen,1922-1998,以下简称“马赛“)。素有音乐神童之称的马赛,破悉了谢景兰眼中的忧郁密码,并疯狂地爱上了这位黑发美人。1956年,谢景兰回国,想让马赛冷处理这段令她悲欣交集的爱情,却听到了他殉情未遂的消息。深埋在她心底的感情火山终于喷薄而出。她毅然搬出了绿磨坊工作室,和马赛安顿在巴黎北邻St.Quen镇的一间小屋。  尽管赵无极做出了最大努力来挽救婚姻,但谢景兰去意已决。她要破婚姻而重生。1958年,高大英俊的马赛终于迎娶了让他魂牵梦绕多年的谢景兰。巴黎才子痴情地爱着这位东方新娘,更可贵的是,他还十分尊重她的个体独立,鼓励她充分发掘自己的艺术潜能。这让37岁的谢景兰感到久违的自由。婚后,马赛便把小提琴锁起来改行做雕塑。而谢景兰更名拉兰(Lalan),开始创作抽象画。在拉兰的后半生,能遇到这样一位痴心钟情的男人,她比方君璧、关紫兰以及更早的前辈潘玉良,要幸运许多、幸福太多。

(1975年,54岁的谢景兰仍然优雅万芳)

在画布上谱出神韵般的舞曲  说到绘画,对拉兰而言,实属后发先至,却统摄了视觉艺术中的书法和绘画、以及表演艺术中的音乐和舞蹈,其跨度之大、元素之多,在当时堪称前卫。  实际上,谢景兰与绘画的结缘,自从14岁认识赵无极就已经开始了。这不单指赵无极的绘画,还有身边师长如林风眠等前辈的熏陶。特别是1948年赴法之后,两人一起打开由欧洲艺术家构成的社交圈。拥有中国女性特质的谢景兰,很多时候充当赵无极的公关和外交官。在这人物际会的过程中,她直接受到维德•西瓦(Viera de Silva),苏拉吉(Pierre Soulages),亨利•米修(Henri Michaux)等当时风头正劲的画家和评论家的影响,在哲学思考和绘画概念上都获得了启发。

(谢景兰 1960年作《兰蓝》98万港元 香港苏富比 2012年4月2日

此作尽显摩拳擦掌、猛虎出笼的精神)

  开始抽象画创作之初,拉兰很自然地整合了前夫的神韵,后又融合了自己在音乐舞蹈中感悟的诸多元素,形成了独特画风。这些集动感、节奏和韵律于一体的作品,令西方人大为倾心。4年后,拉兰的画作与马赛的雕塑联袂展出,轰动法国艺术界。  看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尽显摩拳擦掌、猛虎出笼的精神,与中外女性画家常见的理智柔娴相比,风格甚为迥异,更显张扬。日后的拉兰,在七十至八十年代初于老庄哲学中得到灵感,并融合南宋大家马远、夏圭的山水意韵,进入了恬淡的境界。但到了第三阶段,也就是八十至九十年代的时候,步入晚年的她反而重拾劲道,激情依旧。从抽象到具象再回抽象,走了一圈而进入化境的缪斯女神,一次又一次在画布上谱出神韵般的舞曲。  1995年,谢景兰在法国南部小镇意外因车祸去世。马赛成了孤独的天鹅。他创作了大量纪念拉兰的电子音乐,4年后,捧着她的画作含笑而逝。

(谢景兰 1981年作《无题》54.8万港元 香港苏富比 2011年10月3日

透着南宋山水画的恬淡境界)

  “母亲兰兰精力非常充沛,她挥笔于画布;她创作电子音乐;她自编自舞,也为他人编排现代舞;她还译诗、诵诗、写诗;她总是那么丰富,那么富于灵气。“ 

                      ——谢景兰独子赵嘉陵

(谢景兰在她法国南部的工作室里,那样的目光明亮,那样的清挺迷人)


山水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从庄子的“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开始,中国人便开始与天地的精神往来。游山玩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中国人独特的联系自然与文化的方式。而这种独特的联系方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形成


中国山水画的形成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后历代文人墨客在以文言志的同时,也都会借助绘画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表露情意。可以说,中国山水画是国人情思最为厚重的沉淀。


据文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山水画就已经出现在丝织品和壁画上。经东晋顾恺之发展,历南北朝至隋唐,才逐渐摆脱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传为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真迹,画中人物只不过是点景而已。它一变六朝墨勾色晕法为勾线填色、重彩青绿法,开青绿山水之先河。它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形成和进步。


△隋展子虔的《游春图》


唐代繁荣昌盛的时期


到了唐代,由于经济的发达,社会的安定,以及宗教绘画的世俗化,中国山水画走向成熟并进入了繁荣昌盛的时期,因而有各种风格竞相出现的局面。总的说来,唐代山水画开创了两大流派:一派是青绿山水,它继承了隋代展子虔的传统表现技法,发展成为工细巧整、金碧辉映的风格,此即后世所称的“北宗山水”。


一派是以王维为代表,风格飘洒,重渲染,画得比较精简,把线扩展到面,以墨代彩,突出了墨色的作用,使表现空间等方法有了进展,行笔也有了新的变化,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这一流派,后世称为“南宗山水”,王维则被奉为南宗画的始祖。


△王维 江干雪霁图局部


五代的代表画家为荆浩,他第一个将勾填、勾染法变成了“皴法”,这是中国山水画技法的重大变革。他的《匡庐图》是一幅大型全景式构图的山水画,层次分明,皴染兼备,气势雄浑。


滕固在《唐宋绘画史》中说道:“盛唐以后山水画上长时期的努力与酝酿,它的成果终于在荆浩的作品中显现了。他是集了众长,他是诱起宋代山水画特别发达者之中的一人。”


△五代荆浩《匡庐图》


宋代的完全成熟


山水画至宋代,已达到完全的成熟,是山水画空前兴旺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坛名家辈出,灿若群星,画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首推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与郭熙。


在风格上,董源与巨然一体,李成与范宽相近,是宋初山水画的两大流派,即“南方派”和“北方派”。北方派雄强挺拔,得秦陇山水之骨法,以李成、范宽、郭熙为代表。南方派“淡墨轻岚”得江南山水之神气,以董源、巨然为领袖,后世认为是南宗山水之正传。董源、李成、范宽被历史上并称为“北宋三大家”。


△巨然《山居图》(选自中国传世山水画)


△范宽《雪景寒林图》


到了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崛起,号称“南宋四家”,创水墨苍劲的新画风,把北派雄强挺拔的笔法与南派清润浑厚的墨法融为一体。


两宋的山水画犹如山花怒放,绚丽多彩,表现出画家们极大的创造才能。山水画的许多表现方法都创始于宋代。


以皴法而言,董、巨创披麻皴范宽创雨点皴米芾创米点皴,李唐创大斧劈皴,均为后世所用;以笔墨言,则干笔、湿笔、破墨、积墨、,诸法俱备;以布局言,则全景、边角都用。所以汤垕在《画筌》中说:“唐画山水,至宋始备。”


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


△米芾《春山瑞松图》(选自中国传世山水画)图见赏析


山水画的理论在宋代也十分发达。荆浩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总结前人的理论,写了《笔法记》,为水墨山水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郭熙的《林泉高致》、刘道醇的《山水纯》,补充了荆浩理论,使之日臻完备。


文人画理论的兴起,认为“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提倡山水画重意境、重神韵。这对于宋代及以后水墨山水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郭熙《关山春雪图》


元代,重大转变时期


元代是山水画的重大转变期。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来看,表现形式由五代以前色彩为主,经过两宋色彩、水墨交相辉映时期,至元代则水墨占了画坛的统治地位。


元初的赵孟頫强调书法入画,趋向于以单纯的墨色体现色彩的效果这一提倡,大大丰富了山水画的笔意,使山水画向文人画的方向更前进了一步。


△赵孟頫《水村图》(选自中国传世山水画)


代表元代山水画的“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从实践中体现和发展了当时文人中普遍出现的重法轻意的美学思想,提倡作画以意为上、形为次,轻视理法,重视意趣,强调借绘画抒发个人的情怀,从师造化到法心源,这样就从思想理论上冲击了两宋以来相沿成风的旧画坛。


△黄公望《富村山居图》无用师卷


吴镇《渔父图》(选自中国传世山水画)图见赏析


△倪瓒作品


△图见王蒙作品赏析(选自中国传世山水画)


从此,画风大变,不求形似,追求画中见我,并极力讲究笔墨情趣、诗书画印结合等等由此而形成的文人派写意山水画,雄踞画坛先后达几百年之久,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明清,摹古为主


明代山水画从形式上看风格多样,出现复杂纷繁的流派,显示出山水画坛的兴旺;但从内容上看,却日益空泛,画家趋向于摹仿古人笔墨,因袭成风,有创造性的不多。


△图见戴进《关山行旅图》赏析(选自中国传世山水画)


明代前期,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势力最大,继承的是南宋马远、夏硅画风而无所创新;


明代中期,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明四家”为代表的吴门画派,统领山水画坛,上师董源、巨然,下接“元四家”的衣钵,所画姑苏山水,一派古风,特别到了明代晚期,经董其昌等人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提倡复古以临摹前人为能事,中国山水画艺术陷入步履古人的圈子而少有创造。


△沈周作品


△明唐寅《畫山路松声》


△仇英作品


影响所及,直到清初的四王(王翚、王时敏、王鉴、王原祁)也都是如此,“摹古逼真便是佳”。


他们虽有泥古之弊,但在摹古之中也总结了前人在笔墨方面的不少经验心得,对于绘画遗产的整理与研究,不能说是毫无贡献。


△王时敏作品


△清王翚秋树昏鸦图


值得一提的是清初以“四画僧”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为代表的在野派画家。


他们以新安江流域和黄山为据地,一扫临古之风,而开创写生之新径。他们不拘一格的画风使清代山水又出现新的高峰.他们强烈的个性及其精深理论,对近代画坛影响极大。


△髡残《苍翠凌天图》


特别是石涛,既采前人之长,又写生活之真,画了许多与众不同的山水画他在所著的《石涛画语录》中,提出“太古无法”、“笔墨当随时代”、“借古开今”、“一画”说、“搜尽奇峰打草稿”等一系列创见,有力地冲击了几百年山水画坛的沉闷气氛,别开一条新路。


中国地大物博,为画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丰富多样的地形面貌,成为画家抒情、言志的最佳寄托对象。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山水画按照“天人合一”的观点,将天、地、人、自然万物更加和谐地融为一体这可能也是山水作为中国画重要创作题材的原因之一。一直到今天,山水风景仍然是中国画的主要表现对象。


△蓝瑛《仿张僧繇山水图》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众多的中国山水画或藏于博物馆、或被私人收藏,或流失国外,广大读者很难有机会去鉴赏。为了 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山水画,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绘画知识,我们精心整理了这套《中国传世山水画全集》,以方便读者阅读、鉴赏和研究。



本书把历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名家名作收录其中,采用中式线装,力求最大限度地展现传统中国山水画的原本形式,最大程度地表现传统中国山水画的意蕴。


在编排上,以朝代更替和流派传承两个参照体系为线索,配以专业的鉴赏说明,力求把中国山水画全面系统地介绍给广大读者。让您在国画艺术的熏染之中,零距离感触古代绘画大师的真挚情感。



《中国传世山水画全集》线装版







中国传世山水画全集

仿古线装书籍珍藏全集共4册


原价:398.00元/套

粉丝回馈价:228元/套

组合价398元两套(山水+花鸟)

  小编提醒:

1、如果收到的物品您不满意,可联系寄件人处理;

2、7天内可与寄件人协商退货,15天内仍为您保留换货的权利;

3、全国包邮,货到付款,敬请放心购买。

4、新疆、西藏请勿下单,望谅解。

  购买方式: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填写姓名、电话、收货地址即可下单,这边会尽快发货,货到付款。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