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朗读:秦凡洛
犹太人真的是个战斗民族。
读这本书之前,关于犹太人的认识大多来自于历史课本,他们经历了不平等的对待和悲壮的民族迁徙,他们头脑聪慧,擅长经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犹太人……
后来,当渐渐认识了一些犹太朋友,他们灵活的头脑、超乎常人的勤奋和对自己宗教的虔诚,再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常想,勤劳勇敢的华夏民族和百折不挠的犹太民族如果有什么交集,那一定是非常有趣的事。
而《异地吾乡:犹太人与中国》正是这样一本书。
原来,犹太人与中国早在唐朝时期就有密切的往来。他们从遥远的西亚风尘仆仆地来到大唐经商。而后,一部分人与中国人通婚,将他们自己民族的血脉在中国的土地上繁衍,这么算来,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图:互联网
犹太人在部分西方国家受到不平等的对待,遭到歧视、驱逐、甚至是战火的侵扰。但在中国的土地上,他们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自由。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价值,也为中国作出了诸多贡献。他们在哈尔滨建造的已有百年历史的马迭尔酒店、上海的半岛酒店、香港的中华电力有限公司、广东的大亚湾核电站,都为当地人民和经济发展造福。
哈尔滨“马迭尔旅馆”(Losif Kaspe于1913年创办)
也许你未曾发觉,置身香港,到处都能找到同犹太人有关的街道、建筑和企业。节假日最受游客欢迎的海洋公园,宁静的下午白领喜欢光顾吃茶的半岛酒店,夜幕降临时繁华喧嚣的兰桂坊酒吧街,甚至是平民百姓常打交道的“中华电力有限公司”(“中电”),全部都是犹太人投资的项目。
图片来源:互联网
当年,他们白手起家,跨越种族、宗教、文化、语言,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以强劲的生命力顽强支撑起一条条与当地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实在是令人敬佩。
在同这本书的作者Mark O’Neill交谈时,他由衷地赞赏犹太人的智慧和能力。有一次,他忍不住问一位犹太人,为什么你们能那样聪明和卓越?
对方想了想回答说,
“因为我们常受到驱逐,在进入一个新地区时,我们不允许带自己的财产,极端情况下,厚重的衣物也不例外。所有的身外之物都是累赘,走过边境,我们能带过去的,就只有自己的头脑。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靠智慧和双手生存,这就是生存法则。
图片来源:互联网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恶劣的环境和悲惨的历史没有打垮犹太民族,而是让他们更坚强。他们精于生意,善于变通,不屈不挠,在世界各地投资,在各种文化的夹缝中求生存,一旦生根就必定枝繁叶茂。
香港著名的犹太家族——嘉道理Kadoorie家族在中国的创业史堪称传奇。他们来自巴格达,1880年,嘉道理家族安排四兄弟中的两人,从印度来香港开荒,另外两位则留在印度。
米高·嘉道理爵士(Sir Michael Kadoorie)
(图片来源∶香港社会发展回顾项目)
经过几番巨大的磨难,如今,嘉道理家族在香港、上海的产业数不胜数。据《福布斯》(Forbes)杂志估计,这个犹太家族于2017年3月的财富总值为67亿美元,成为香港富豪榜排名前十的家族之一。
成立于1866年的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简称:大酒店)和成立于1901年的中华电力有限公司(简称:中电),至今一直是嘉道理家族生意“皇冠上的明珠”。
位于九龙半岛南端的半岛酒店(二战前的香港)
(图片来源∶香港半岛酒店)
大酒店的旗舰酒店“香港半岛酒店”于1928年开张营业,集团给新酒店的定位是:“苏伊士以东最精致的酒店”。酒店当年(今天还是)位于尖沙咀、由总督弥敦倡议修建的两座码头、一座火车总站的对面。
半岛酒店正门(图片来源∶香港半岛酒店)
1903年,中电在红磡的首座发电厂启用,为整个九龙半岛和新界供电。二战期间,中电的厂房受到严重破坏,嘉道理家族也一度被日本人关押。面对当时香港骤减的人口和中国内地愈演愈烈的内战,没人知道香港是否会复原。
但米高·嘉道理没有放弃,即便面对如此凄惨的景况,他仍然坚持重建发电厂。他说:“心中要有很大的勇气,才能从如此苍凉的景况看到未来。”
中电的复苏是战后香港经济迅速复原的重要因素,嘉道理家族的这次豪赌,最终有了收获。至今,中电仍把持着香港电力的命脉。
中电总办事处。(图片来源:中电集团网站)
今日,越来越多的犹太人选择在中国内地、香港发展自己的生意,甚至在此安家。他们自豪于自己的犹太人身份,自豪于自己的民族信仰,他们自信地走在路上,享受着包容的文化和生存的安全感,也为当地的慈善事业尽心尽力,为当地的发展贡献自己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