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赛马场之前我对DD说我要穿成奥黛丽·赫本在《窈窕淑女》里面一样,穿小裙子和夸张的太阳帽,假装一把上等人。她连连摆手说那样我绝对会太显眼的,大部分人只穿T恤和牛仔裤去看赛马,甚至还有很多衣衫褴褛的老头。
香港赛马有悠长的历史,主要是英国的影响。1845 年,香港开始举行 周末大赛马。到1884年10月,由于赛马次数增多,于是正式成立“”。当时的马会不准华人入会,只可以当来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马会才广泛吸收会员,富有的华人也可以成为会员和马主。
和英国不同的是,香港的赛马以为主,而不是一种上层社会的娱乐活动,跟喝下午茶和逛花园似的。之前看到一组数据说明香港一个城市的马迷一年赌的钱和英国全年赌的钱不相上下。除了在马场内投注外,马会亦接受场外、电话及自助终端机投注,现有超过100家场外投注站及超过100万个电话投注户口。
在香港的地铁站上专门有一站叫做赛马场。在地铁上也能看见背着包的大爷,手中捧着专门为赛马发行的报纸,在圈圈点点,研究战术。
进马场,首先看到一排边的马的雕塑。到了地下室,就是下注的地方。票长这个样子:
下注有好多种组合,可以赌一匹马,也可以多匹马,可以赌一匹马能进入前三,或者是赌中它的具体排名,根据难易度不同和注数不同,奖金也各自不一样。我觉得最难的应该是赌三匹马,但是要猜中他们每一个的排名。第一轮我们俩押了四十块钱,选了两匹马,我们俩的幸运数字,在窗口交了钱。
交完钱就可以去马场上了。半小时一场。中间大家有时间可以休息,买吃的,到处逛逛。
马赛旋即就开始了。
身后的观众席上传来一阵阵骚动。,紧紧跟随着跑在前面的几匹马。骑手们需要驾马跑完一整圈,也就是两公里。其实时间过的是非常快的,大概几十秒,马就从赛场另一头跑到了我们面前。也就是这几十秒,四十块钱还没听见响声就没了。
第一场我们俩都还没反应过来。旁边的麦老师十分激动,因为他赌的一匹马一度跑了第一名,一直到最后一秒才被杀出来的几匹黑马超过,落出了前三。麦老师转身就去买第二场了,那我们俩当然也不能怂,又跟了二十块钱。
这次买票的时候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周围真的有很多穿着寒酸的老头,有的甚至拄着拐杖。DD说很多人把养老金都花在了这个上面,每天带一点吃的喝的,在马场泡一天。这也算是比较奇特的景观了。
一连买了三场,我们的号码都没有中过。有一匹马也是一度跑了第一,随后被追赶上了。我感觉这种比赛的随意性太大,根本研究不出什么规律来。但是却有很多人一心扑到这里面去研究,还砸了巨款。我们每次下注也就买个十块钱,但是很多人都是几千几万的去买,难怪马跑过来的时候会那么激动。
第四场的时候,麦老师又迅速的跑去买了票。我原本不想买,但是老吴说如果不买票,那看马赛就没有意思了,所以临时去随便买了两个号码。
马赛开始,观众席上传来阵阵鼓掌、加油、喝彩声。马跑了半圈,跑到我们眼前的时候,随着清脆的马蹄声,老吴突然变得无比激动,一直拍着栏杆大声喊,“八号,八号,八号!!”
也就几秒钟的时间,一直到大屏幕上显示出来,我才反应过来,最后时刻我们的两匹马都反超了,瞬间跑进了前三。我们押二中二。这是真·黑马……拿着票去兑换,换了差不多九十港币。但是前面三场也花了差不多九十港币,正好抵消。小赌一把,当做怡情。
在香港还要做的事情必然就是吃点心啦。这次时间匆忙,只吃了两家,一家是家传小店模式,一家是连锁。废话不多说,我们看图:
看在我这么可爱的份上,还不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