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社会的离婚率究竟有多高?
2017年光上了热搜出轨的公众人物,
随便数数就有一大把!
,
从2003年开始,
中国离婚率已连续14年增长,
2003年离婚数量为133.1万对,
而到了2016年,
这一数字已增长到485万对。
曾经的恩爱夫妻转眼成路人,
人们在如此浮躁的社会当下,
还能相信爱情吗?
然而在中国有这样一对情侣,
他们是北大的才子才女,
妻子“抛夫弃子”23年,
丈夫却为爱厮守大半辈子,
他们誉满全国,
连季羡林都夸他们功德无量。
今年这个情人节,
我们必须讲讲这个真实的爱情故事。
他们就是,
樊锦诗和彭金章。
1935年,他出生于河北寨南村,
这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他天性淳朴善良,
自幼刻苦好学,成绩优异,
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1958年,他考入北大考古专业,
成了新中国最早的一批考古学生。
而在这所中国顶尖学府,
他也遇到了一生的挚爱。
她是北大考古系少有的女生,
来自繁华的大上海,
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境优越,
是个不折不扣的千金小姐,
在爱好艺术的父亲影响下,
她打小就爱流连博物馆、美术馆,
对历史文化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可刚入学不久,她就因“笨”出了名,
她根本不会照顾自己,
先是洗的衣服忘了收,不翼而飞,
过了不久,连被子也都找不到了
……
樊锦诗
一个老实巴交的北方小子,
一个婉约娇气的南方女子,
就这样不期而遇了!
他对她动了心,
可淳朴的他实在不会说甜言蜜语,
更不懂撩妹技巧,
只能把所有爱意藏在默默的关心里。
她平日里最喜欢就是去图书馆,
他就每次早早的去给她占位置,
她来了就悄悄坐下,心照不宣,
他远远的偷偷看她,默默无言。
她常会习惯性的在手腕上,
系一块毛巾手绢,
他看在眼里,就送给她一块块,
花花绿绿的手绢。
还把他认为最好吃的家乡特产送给她。
而他并不知道,她并不喜欢那手绢花色,
北方的特产也不那么符合她南方的口味,
当时追求她的也不止他一个。
可就是他这样有些笨拙的真心,
却彻底敲开了她的心扉,
两个人就这样,
在未名湖畔牵起了彼此的手。
彭金章和樊锦诗
1962年,24岁的她一腔热血,
主动报名去敦煌研究院实习,
那时她心中的敦煌还只是,
在初中历史课本上看到的模样。
而当她远赴荒天大漠,
来到莫高窟的面前时,
第一眼见到敦煌,
她就被彻底地震撼了。
密密层层的洞窟里,
大大小小的佛像雕塑成千上万,
壁画飞舞,天女如梦如幻,
仿佛能洗净尘世一切的存在和虚无。
如此壮丽恢弘,
犹如璀璨明珠闪烁光芒,
她至今都还记得初见敦煌时的美好:
“哎呀,好像进入了一个艺术的宫殿,
好像进入了一个童话的世界!”
看的美是真美,
但在这里的实习生活,
苦也是真苦。
洞内是绚烂的神仙世界,
洞外却是灰暗的艰苦生活。
这里黄沙漫天,渺无人烟,
住的地方是破庙泥屋,
没水没电,连厕所也没有。
房子的天花板都是纸糊的,
会时不时“咚”地掉下一个老鼠,
她这个一直生活在大城市的女学生,
以前哪里见过这场面。
伙食也是和大城市天差地别,
一天只能吃两顿,食物是白面条,
配菜是一碟盐、一碟醋,
没有商店,听不到收音机,
看的报纸都是10天前的。
一次,她半夜想上厕所,
出门时突然看到,
两只绿得发光的眼睛瞪着她,
她吓得心惊肉跳以为碰到狼了,
急忙回到屋内,憋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早上出门,
才发现原来不是狼,是屋外的驴。
每天,爬蜈蚣梯进洞做研究,
她都是灰头土脸的,
可是敦煌的水那么宝贵,
整个实习期间,
她的头发几乎就没洗过。
在敦煌艰苦的实习终于结束了,
每个人心里重复的就一句话:
我不想也不要再回来了。
到了1963年,
她和他都面临着毕业分配,
没想到,此时敦煌突然写信到北大,
希望曾经来实习的她,
能正式到敦煌来工作。
父亲心疼她,断然不肯,
便写了封长信让她转交给学校领导,
可她也不成想当时哪来的勇气,
竟然把求情信截了下来,没有转交。
每个人都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人的骄傲,
可许多人还不知道,这座历史文化宝藏,
在千年岁月里,历经战火动乱贼盗破环,
几乎已成了荒芜废墟,
拯救莫高窟是刻不容缓,
她想到这些,也想到,
在荒无人烟的大漠深处,
那个生活艰苦的研究所里,
还有像段文杰,常书鸿,
这样原本也很“派”的艺术家们,
他们为了拯救敦煌莫高窟,
宁愿活得像个农民似的。
有些事,注定是要有人要去做的,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就这样,风华正茂的她,
义无反顾的决定再次前往敦煌。
而他被分配到了武汉大学去执教,
历史悠久的武汉大学,
同样需要记录考察历史的后生,
考古系的建立如箭在弦。
这对痴恋的爱人没有多说什么,
他们只是定下三年之约,
然后毅然决然地,
各自奔向“祖国需要的地方”!
而没想到就这一别,
便是长达23年的等候!
她在敦煌毫无怨言地,
过起了苦行僧般的生活。
之前那些让她害怕的东西,
她再也不感到害怕了。
而他在武汉大学专注教学,
为培养新中国考古人才兢兢业业。
一年后,当他千里迢迢,
跑来大西北看她时,
一下子傻眼了,他心爱的姑娘,
已经完全没有了城市的味道,
她变土,变丑了,
吴侬软语里夹杂着沉重的砂砾,
哪还有曾经那个俏皮的上海姑娘样子?
他心疼恋人的默然独守,
可同样作为考古人,
他又怎能不懂守护敦煌的重要!
短暂相聚后,他赶回了武汉,
北大老师曾承诺3年后,
就将她调回武汉让他们团聚,
可时间一到,她却不肯了,
她睡下想的是敦煌,醒来想的也是敦煌,
如此爱恋,怎舍得,
丢下满目疮痍的敦煌不管!
而之后的1966年,
,
一切都变得没有了秩序,
他们从北大的知识分子,
一下子就变成了臭老九,
团聚更是变得遥遥无期。
他没有说什么,
还跟过去一样照常给她写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
只是叙述自己的生活、工作情况。
那时他都已经30岁了,
他的同事都张罗着给他介绍对象,
劝他说:别等了。
而他却总是摆摆手,坚定拒绝,
憨笑着说:我就等她。
他心甘情愿的站在,
无常与未知里等她。
他的爱默默无言,
无言却铿锵有力,坚韧无比,
而她则默默的感动着......
她在敦煌每隔两三年,
才有20多天假期。
之后的他们就趁着假期短暂时间,
在武汉匆匆举行了婚礼。
婚礼一结束她就又赶回敦煌,
而不久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
便立即申请到武汉待产,
可请求居然得不到批准,
她还不得不挺着大肚子,
在地里参加劳动。
1968年,她平安生下大儿子,
得到儿子马上出生的电报,
远在武汉的他,
片刻不停地一趟趟地转车往敦煌赶,
等到了,孩子都出生一周了,
急忙去看儿子,
可看到孩子就被包在一件破棉袄里,
竟连可穿的衣服都没有。
而初为人母的她,
根本也不知道怎么带孩子,
在最慌乱,脆弱之时,
看到他,她禁不住嚎啕大哭。
那一刻感动和酸楚一齐涌上心头,
一向隐忍的他,眼里止不住的泪水。
在那个疯狂年代,有太多的不得已,
孩子还没满月,武汉就一直来电报,
催促他赶紧回去参加“运动”。
之后便又是两三年,才能短暂的一聚。
而她在荒漠里不仅要工作,还要带孩子,
于是她每天把孩子用小被子一包,
用绳子围在床上
然后提心吊胆的出门上班,
下了班再着急忙慌往家赶,
她盼着听到孩子的哭声,
因为那说明孩子是安全的,
这样她揪着一整天的心才能放下。
而有一次,她一进门,
发现孩子居然躺在煤渣子里,
脸上都刮花了,
才五六个月大的儿子,
看的她难受的痛哭流涕。
他也心痛万分,
这样的事情绝不能再发生,
他决定: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边,
让她能安心的在敦煌搞研究。
从此,他边讲课,边照看儿子,
独自承担起了照顾孩子的重担。
5年后,他们的第二个儿子,
也在大西北出生了,
他们依然还是两地分居的状态,
他把老二又接了回来。
老二五岁的时候,
她才第一次回去探亲,
那时孩子在彭金章的姐姐,
河北农村老家那里,当她进村后,
看见一个小孩呆呆站在门口,
然后径直进门,姐姐见到她说:
你没见到你儿子吗?
他一直在门口等你啊!
她这才发现,
自己居然连儿子都不认识了!
当儿子怯生生的喊“妈妈”时,
她的眼泪喷涌而出,
敦煌再苦再累,她没再哭过,
而因为孩子,她却屡次落泪。
而这样一家四口聚少离多的日子,
一晃就是10多年。
有多少感情,能承受得住,
异地分开之苦?
又有多少感情,能经受得起,
独自抚养孩子的不甘?
可他们就这样为爱相守,
一步步都走过来了!
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中,
从1963年毕业分配到1983年,
整整20个春秋,
他一手创办了武大历史系,
把学科从一无所有,
到建设成师资队伍基本齐备、
再到国内享有较高的专业知名度,
他培养了无数热爱考古的学生,
他是武大历史系副主任,
兼考古教研室主任,
更是中国考古界,
研究夏商周的头号大家。
而她在敦煌这20年里,
也成为了中国研究莫高窟最好的专家。
可是家人总是要团聚啊,
20年前的3年之约,
已经迟了这么多年!
这时的敦煌研究院,
就几次派人前往武大,
为了留住她,他们想把他调到敦煌。
而武大却为了留住他,
想要说服敦煌研究院放她来武大,
他们真的都在各自领域,
太优秀太重要了!
在这样的矛盾状态下,
又是三年过去了。
一个女子与丈夫孩子分离,
守在大漠多年,
可能连领导都不忍心了,
1986年,领导终于批准:
樊锦诗可以回武汉与家人团聚,
并分配了更好更舒适的工作岗位。
按理说:苦尽甘来,
这本应早就该是属于他们的安排。
她们该一同欢呼雀跃,
可此时她又犹豫了,
因为莫高窟出现了问题,
当时很多墙上的壁画开始脱落,
如果这样下去,后果不堪想象。
这是她爱了20年多年的敦煌,
这份爱早已扎根于她的心底,
融进了她的血液。
然而他就只回了她一句:
既然你不能来,那我就过去。
没有一句对爱人抱怨的话、委屈的话,
他对她只有理解和包容。
轻轻松松这样一句话,
其实却是他最艰难的决定,
他后来说过:
我是搞夏商周考古的,
但是要调到敦煌,
从我搞的专业来说,是一种损失,
特别我快到50岁了,
但是为了支援她,
为了成全我这个家,我觉得值得。
是啊!
无论世事如何变化,
无论多了多少身份和荣光,
自从我们相恋,
我永远就有了三个弱点:
一是爱你,二是爱你,
三还是爱你!
我爱你,
如鲸向海,似鸟投林,
无可避免,退无可退,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这对年近50岁的夫妻,
在分离23年后,
终于终于,在敦煌再次团聚了!
刚到敦煌,他听人说,
她是敦煌的女儿,
他就说:那我就是敦煌的女婿。
从此,这个迟来的女婿,
在“考古的沙漠”中与她一起苦行,
为祖国敦煌研究开辟了新天地。
敦煌北区人迹罕至,
那里洞窟疏密不均、残缺不全,
专家学者都认定,
那里是敦煌考古的沙漠,
没有任何价值,可他却觉得,
一切都还是谜,不能这样下结论。
于是从1988年到1995年,
他拿出曾经考古夏商周的气力,
在敦煌从零开始,不顾漫天黄沙,
像个农民一样带领团队,
对北区进行了6次大规模发掘。
敦煌的洞窟都有千百年历史,
尘土遍布,每次从洞窟出来后,
他就变成了泥人一般,
脸是黑的,鼻涕也是黑的,
口罩一天换几个都是黑的,
连咳出来的痰也是黑的。
他用筛子筛遍了北区的每一寸沙土,
最终的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在北区发现了波斯银币,
这一发现填补了“丝绸之路”重镇、
不出波斯银币的空白。
他还发现了48枚回鹘文木版活字,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现存,
时代最早的活字印刷实物标本。
他还从洞窟中出土了,
大量的蒙文,藏文,西夏文,
梵文,叙利亚文,回纥文的文书,
有些文书甚至是世界孤本。
莫高窟有编号记录的洞窟,
因为他的出现,
由492增加至了735个。
如此重大的考古新发现,被学术界誉为:
“开拓了敦煌学研究的新领域”。
时光荏苒,风沙、艰苦和寂寞,
不停地让一些人离开,
而他陪着她一起从青春到白发,
始终无怨无悔的留在了敦煌这里。
他为爱而来,
为了爱人爱上了这里,
他们就这样一起,
踏上了人生中最辉煌的阶段。
1998年,60岁的樊锦诗接过重担,
成为了中国敦煌研究院的院长。
她刚上任,就面临着一个大难题,
当时全国掀起,
“打造跨地区旅游上市公司”的热潮,
有关部门要将莫高窟捆绑上市。
她和他心急如焚:
莫高窟是国家的财产,
人类的财产,不能拿去做买卖。
如果莫高窟被破坏了,
那作为院长的她就是历史罪人。
任何人都没有权利,
将留给子孙后代的文化遗产,
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
这个勇敢的女人挺身而出,不畏权势,
他就陪着她四处奔走,一趟趟地跑政府,
终于没让莫高窟沦为商业的工具。
他们还一起首提国际合作,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他们开始利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进行洞窟环境监测,抵御沙漠侵袭,
在对外合作中,
她将维护国家利益不受损,
保护敦煌研究院的声誉不受损,
作为院长永不突破的底线。
她还改善了研究院住宿条件,
为研究人员家庭团聚四处奔波,
为年轻人争取出国进修的机会,
......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
这个与世隔绝的敦煌研究院,
竟然在她的领导下,
在全国文物保护界,
拥有了位列第一的博士生数量。
敦煌管理好了,
慕名前来欣赏莫高窟的游客也多了,
到了黄金周,
日接待游客数量甚至会超过2万人。
可每个游客都会影响洞窟内,
温度、湿度、空气的变化,
而加速壁画的退色,盐化。
不让看不行,看坏了也不行,
她站着想的是莫高窟,
躺着想的也是莫高窟,
她好怕有天一觉醒来,
莫高窟就不见了。
她深知莫高窟迟早会消失,
但是她希望它能消失得慢一点。
这时他又站出来和她一起,
与国际组织反复研究,
最终得出洞窟游客的科学承载量:
每天不超3000人。
2003年,
莫高窟在国内首创了旅游预约制,
游客人数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大家都骂这个院长傻,说她有钱不赚,
可她说:我看世界上的事情,
很多都是傻人做的,
没有点傻的精神,是做不成事情的。
游客数量控制后,她又开始思考,
怎样能减少入洞游客对洞窟的损害?
她开始异想天开起来,
是不是能让莫高窟数字化?
当时,她对数字科技一窍不通,
大家都叫她别傻了,
可这个在黑暗洞窟里,
摸索50多年的女人绝不普通,
况且现在的她,
还有一个他在背后默默的支持,
一切皆有可能!
就这样,
经过十年他们共同的坚持,
全球首部以“石窟艺术”为表现题材的,
超高清8K数字球幕电影,
《梦幻佛宫》问世了。
电影在石窟外放映,
却同样能让游客感受莫高窟的美丽。
游客在看完电影后再进洞窟,
参观的时间可以缩短,
这样承载量也就多了。
而她仍然没有停下脚步,
这个逆天的女人还有更大的理想,
她知道敦煌最终是要没有的,
但她希望它还能存在1000年。
她为每个洞窟,每幅壁画、
每尊彩塑都建立起数字档案,
她要用数字技术让莫高窟“容颜永驻”。
而他依旧带着欣赏,全力的在辅助她。
80岁时,
他还在敦煌洞窟里爬上爬下,
嘴里总是念叨着数字敦煌,
给年轻学子讲,给解说员讲,
也给来参观的人们讲,
言辞里尽是藏不住的爱。
2016年4月,
网站“数字敦煌”正式上线,
它创造了历史,
使游客们不必去敦煌,
也能欣赏到莫高窟的美丽了!
网站提供全景漫游体验,
点击洞窟,镜头就跟着鼠标走,
场景真实得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瑰宝,
终将会退化、消失,
但这些数字影像终将长留人间,
延续着中国敦煌莫高窟的魅丽传奇。
可谁能想到,这样高科技的成品,
竟是出于一个七旬老奶奶之手呢?
她还推动了《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
《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的公布实施,
领衔出版了,
《敦煌石窟全集(考古报告)》第一卷,
被称为“精致绝伦、佩服之至”。
她对敦煌的贡献巨大,
连季羡林先生都称赞“功德无量”。
董卿也曾在《朗读者》节目上说:
她这是“逆天”的举动。
可就像敦煌莫高窟终会消逝一样,
人也终有一天会生命消逝,
而她知道在大漠的尘土中,
工作了多年的他们,
也正在离这一天越来越近。
他们在门前种了几棵杏子树,
还收养了很多流浪猫,
忙里偷闲一起相伴去旅游
......
她曾感叹地对孩子们说:
“你们爸爸是我们家的功臣,
没有他的支撑,
这个家庭可能就散了。”
2017年,4月,
樊锦诗登上了央视《朗读者》节目,
当她走进演播厅时,
董卿说自己心头一热,
心想这样一个瘦弱的身躯里,
怎么会蕴藏着这么大的能量?
而董卿还透露说:
之前一直邀请樊院长都被她拒绝,
因为敦煌工作很忙,
她也不喜欢接受采访。
董卿问她:为什么这次肯参加了?
她笑笑朴素地说:
因为老伴喜欢这个节目,
他在电视里看见,可能高兴。
她登上这个节目,
也许就是为了这个夙愿,
就在节目播出后不到4个月,
2017年的7月29日,
彭金章因病离世,
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的妻子。
他在她的背后低调了一生,
永远都是先妥协,先放弃,
就连这最后一次,他依然选择低调,
他的生前遗愿是:一切从简。
因此敦煌研究院未发任何讣告,
他走的无声无息!
在未名湖相恋,
在珞珈山相爱,
在莫高窟相守,
23年的分离,2000多公里,
对樊锦诗而言,
这是留给文化血脉的一份坚守;
对彭金章而言,
这是对妻子人生选择的一种呵护。
一生一世一双人,
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无言之爱,
涤荡了浮躁的风气,
扫除了浮华的市侩,
告诉了今天的我们何为真爱,
更守护下中国千年的国宝,
换来敦煌如今的灯火辉煌!
爱是何物?弱水三千?
与子偕老?情深不寿?
一对尘世的男女,
在患难与共的岁月里,
用生命写下了爱的传奇,
体谅彼此的苦处,
珍视对方的牺牲,
对爱的给予,包容,怀念,坚守
......
真正的爱情,
应该就是他们这样吧,
一生的感情,
用50年相守,
用23年相思。
因为洁净的心灵,
才有纯洁的深情,
有大善,所以有大爱!
师徒两人,无事泡茶谈天,因情人节将至,便聊起这个话题
徒:情人是什么人?
师:情人是爱人、是仇人、是陌生人。
徒:为何如此说?
师:两人相爱时,是爱人;反目成仇时,是仇人;视同陌路时,是陌生人。
徒:为何会演变成为这样?
师:情的产生是因为贪爱,有贪爱故有执著,因执著而想占有,因拥有故不知不觉想掌控对方,因不能如己所愿,故疑心起、妒心起、嗔心起、无明起,故开始争执、吵闹、互不信任、彼此伤害、粗暴动手、甚至要摧毁对方、更可怕的是想同归于尽。
徒:为何不要彼此珍惜?若是不能在一起,也应好聚好散
师:无理的人多,明理的人少。自私的人多,无私的人少。蛮横的人多,体谅的人少。主观的人多,客观的人少。您说!谁能真正替人着想,除非明白事理,才能够宽容于人,愿意利益于人。
徒:那师父是不鼓励人谈恋爱吗?
师:不可说“好”,亦不可说“不好”,怎么做才是“最好”,由自己决定!
徒:若是不谈恋爱,就不会结婚;不结婚,就不会有小孩;没有小孩,就没有人类;没有人类,世界不就荒废了吗?
师: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当您遇到心爱的人时,自然就会结婚;正如有人问我,若是所有的人都出家,那国家的经济怎么办?人类的延续又该如何?我回答对方:“您的假设不能成立,因为您本身就不想出家,所以不用杞人忧天,好好照顾您自己比较重要。”
徒:情人是什么人?
师:是菩萨、是诸佛。
↑↑请打开音乐,静心聆听↑↑
2月14日情人节,佛告诉你,情人是什么?
师徒两人,无事泡茶谈天,因情人节到了,便聊起这个话题
徒:情人是什么人?
师:情人是爱人、是仇人、是陌生人。
徒:为何如此说?
师:两人相爱时,是爱人;反目成仇时,是仇人;视同陌路时,是陌生人。
徒:为何会演变成为这样?
师:情的产生是因为贪爱,有贪爱故有执著,因执著而想占有,因拥有故不知不觉想掌控对方,因不能如己所愿,故疑心起、妒心起、嗔心起、无明起,故开始争执、吵闹、互不信任、彼此伤害、粗暴动手、甚至要摧毁对方、更可怕的是想同归于尽。
徒:为何不要彼此珍惜?若是不能在一起,也应好聚好散
师:无理的人多,明理的人少。自私的人多,无私的人少。蛮横的人多,体谅的人少。主观的人多,客观的人少。您说!谁能真正替人着想,除非明白事理,才能够宽容于人,愿意利益于人。
徒:原来如此,所以师父才会出家!
师:当一个人被情爱所困时,开始如春天,一切尽是美好的;接着就是夏天,常常争执不断;再来便是秋天,渐渐冷淡起来;最后则是冬天,结束这段感情。但此情还会继续延续,再找下一位重蹈覆辙;因为冬天之后,春天仍旧再来,依此周而复始。这就是众生于爱欲之河,生死轮回的主因。
徒:那师父是不鼓励人谈恋爱吗?
师:不可说“好”,亦不可说“不好”,怎么做才是“最好”,由自己决定!
徒:若是不谈恋爱,就不会结婚;不结婚,就不会有小孩;没有小孩,就没有人类;没有人类,世界不就荒废了吗?
师: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当您遇到心爱的人时,自然就会结婚;正如有人问我,若是所有的人都出家,那国家的经济怎么办?人类的延续又该如何?我回答对方:“您的假设不能成立,因为您本身就不想出家,所以不用杞人忧天,好好照顾您自己比较重要。”
徒:情人是什么人?
师:是菩萨、是诸佛。
徒:这又为何呢?
师:因为“不经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此人在考验您,历练您,让您从逆境中走出,顺境中觉醒,而面临一切境界,皆能不取不舍,而达到自在之境。
徒:那到底情人是什么人?
师:是照顾您的人,也是折磨您的人。
中国人,莫要错误认知2.14情人节!不要被人误导!
对此情人节日的误导,造成错误认知,导致整个中华民族的耻辱,和无数的难言苦痛,甚至人生命运的灾难。
情人节作为西方的传统节日,是情侣们表达爱意的日子,而并非出轨邪淫、失德纵欲的借口。
已婚人士过婚外情人节,背后隐含的是对自己家庭婚姻、对婚外对象的不负责任,失信失德,本身就违背了节日的初衷,更是对爱情的亵渎。
无数不明节日初衷、不知后果惨重的男女,又会借“情人节”幌子,邪淫纵欲,损福损德,必致恶果,最终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福祉。
各种酒店宾馆爆棚,又至无数少女懵懂失贞,之后不可避免又会带来一拨堕胎潮,自我戕害,损害健康、折损福报、毁坏命运,导致自作自受,承担难以预料的少福多病、少顺多厄之苦报,若是留意观察就知,这些早已是不争的残酷事实。
呼吁社会大众,特别未婚年青男女,正心正意,洁身自重,须知邪淫之行,极致消耗福报,损害身心健康,必定难免把自己幸福人生提前断送,一时之放纵,换来的是遭受终生之痛苦甚至灾难!
一些人本来原本条件很不错,但实际生活却很不如意,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不孝或邪淫之行,严重折损消耗了福报。
邪淫最终对人生造成危害,很多难以预料,会导致身体虚弱(男的肾病等;女的妇科病等),婚姻不顺,家庭破裂,事业障碍甚至破产,意外破财等等!
人生在世,全仗福报才能成就一切事业、顺境、美好的待遇等,福报浅薄,一切好事恐将成为泡影;损德损福,难免苦厄连连。
请每个人珍惜自己宝贵的福报,正心正意,各自珍重,不中圈套不上当,免得未来祸临头。远离所谓情人节的邪淫恶行!
愿大家广为传播,哪怕您的传播,让一个人看了受益。
愿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情人节,远离邪淫恶行,长寿吉祥,幸福安康!
女人好,天下安! (上集)
女人好,天下安! (下集)
距离2018年情人节还有1周的时间
今年的情人节比较特殊
正好是农历大年三十的前一天
在浓烈的筹备新春佳节的喜悦氛围影响下
虐狗光波的威力应该会有所削弱
(单身人士表示喜悦!)
在这个特殊的情人节到来之前
有一个品牌为单身女性发声
推出了这样一组文案
有点直接,有点扎心,有点酷
送给单身的小仙女们
(看完你也可以像我一样酷!)
▼
喜欢就要讲出来
不然还留着过年么
听妈妈的话
妈妈却也不能帮你过一生
我的未来
不必要跟着别人来
都希望你早点嫁人
都不关心有没有爱你的人
你那么听话
一定活得很假吧
剩女不是剩下的人
她们只是暂时还没遇见真爱
谁会愿意一个人
只是没人愿去将就一个人
我又不和你结婚
你管我什么时候结婚
这是简约时装表品牌唯路时
为旗下新产品系列推出的情人节广告
除了上述海报文案外,还有一支广告片
▼
就要早恋;就要单身
就要鲜肉;就要大叔
就要泡吧到凌晨;就要早上九点起来去健身
就要剩着;就要去相亲角
就要听妈妈的话;就要想爱谁就爱谁
就要职场女王;就要温柔小女友
就要熬夜;就要一边熬夜一边敷面膜
就要20岁养个小公主;就要丁克
怎么活不重要,你想怎么活才重要。
向我而生
Be yourself
情人节属于有情人
而你属于你自己
这组有些高冷,太过坦率的文案
其实是对单身女性面临偏见的回应
单身的理由虽然各有不同
但单身群体内心深处还是有相似的需求
做自己
那么,就这样吧
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
做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