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硅谷是平的”,真实的硅谷,原来长这样......

2021-02-18 12:44:13



硅谷,对于很多热爱创新创业的人来说,是天堂一样的存在。随着新兴技术的研究机构在该地区纷纷出现,硅谷也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聚集区的代名词。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真实的硅谷究竟是什么样子?在那里,我们能学习到什么?


今年暑假,带着所有好奇与期待,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硅谷创业实验室第三批实习生们出发了。在第三周的时候,实习生李颖颖写下了见闻感想。在她看来,硅谷是平的。


李颖颖/文


不知不觉,硅谷生活已有半个多月,从初来乍到时不断拥抱新事物的惊喜,到遍访硅谷名企的兴奋,再到如今深入硅谷创业圈的思考,我们逐渐融入美式生活,也更接近真正的“硅谷精神”。下面,是我们实习第三周的所思所想。

灿烂的晴天和荒凉的远山,

自由的工作和热情的创客,

乍看之下地广人稀一派清闲,

全球领先的技术、资本、人才在此汇集涌流,

创新创业热火朝天深入骨髓,

这是我对硅谷的印象。


夏天的硅谷,总是阳光灿烂的样子,太平洋的海风深入群山腹地,带来清爽宜人的气候。这里没有高楼,宽广的平原散落着美式别墅和企业园区,马路四通八达将湾区连成一片,随处可见Intel, IBM, CISCO, TESLA, Apple, GOOGLE等标杆企业。这是世界知名经济区,却全无大城市的样子,也不能怪我们爱调侃:“生活在美国大农村,好山好水好无聊”。


虽然风景过分优美生活一派悠然,其实硅谷并不无聊。在硅谷,每天都有新的灵感碰撞、新的技术突破,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创业路演和行业交流;创业者奔忙在不同会场,投资人不断寻找好的合作项目;来自伯克利和斯坦福的优秀人才大都身怀绝技,或许某个时刻一拍即合,于是又一初创企业平地而起…… 优美的环境,宜人的气候,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吸引着全球各地的优秀人才和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


在硅谷实习已经3周,适应了衣食住行和文化差异,实习工作也步入正轨,在公司常与来自不同领域的创业者接触,在与当地人的交流中对硅谷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一周的主题,我称之为“创业圈”。日常工作之余,在CEO郑飞君学长的热心组织下,我们先后参与硅谷AR/AR&AI科技与投资高峰论坛、参观IGG公司、聆听浙大北加州校友会校友的职业分享,看到硅谷创业圈非常生动丰满的一面。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精力充沛的连续创业者,不计年龄或成败,依然保持对科技、对未来的满腔热情。


工作:满怀激情地与众不同


我们在海纳百川孵化器主要参与产品设计和营销策划的工作。


一是协助国内知名企业BOSMA(博冠)的一款智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制定营销策略。需要在跨文化背景下,深入了解美国的消费心理和营销渠道,颇具挑战也饶有趣味。我们的上司 Robert 亲切热心,常在共进午餐时与我们分享故事,比如美国人重质量甚于品牌,美国社会契约意识强等,帮助我们了解美国文化。


另一项工作是为湾区亲子设计教育产品。通过“湾区爸妈群”的平台将硅谷的华人父母联系在一起,从乐高培训班、假期亲子活动等入手,共同致力于下一代的能力培养。需要我们通过市场研究,探索出中美亲子教育的更多可能性。




817日的工作会议上,大家对亲子教育项目进行深入探讨。尽管在座大多数都没有孩子,但在产品设计上却道出许多父母的心声。其中,包达瀚学长对于用户痛点和产品价值的分析非常精彩,点出以“桥”沟通中美教育的思路,让身为父亲的飞君学长深表赞同。嘉宾光波先生与我们分享了几个小故事,表达他对亲子教育的理解:“有两点我认为很重要,一是改善孩子的知识结构,二是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竞争力和社交能力”。在这场集思广益的讨论中,明显看到不同年龄和经历的人的思考差异,不同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日常的工作压力并不大,BOSS为我们留足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要求有较强的工作自主性。在硅谷,没有人被驱使着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坚持,都在不断的冲击和挑战中找到意义。他们对待工作都出于内心的热爱,都满怀激情地与众不同。

 

学习:每个人都是一部书


818日,TeacherJosh给我们带来每周一课的Innovation Lecture。继前两周的“有价值的破坏式创新”与“创业公司的不同阶段”,本周主题是“创新投资”,讲解了创业公司从天使投资到IPO上市的资本周期。还从1849年的旧金山掘金潮开始,讲述了硅谷诞生的故事。




Josh是个非常风趣的老师,身上有着典型的硅谷精神:关心最前沿的科技,鼓励破坏式创新。他的口头禅是:“Don’t work for technology, make technology work for you”。他说,未来将致力于在中美之间推动更多年轻人的创业教育。我们也期待未来能在浙大的创业课上见到Josh的身影。


对我来说,在硅谷最有趣的事情不是实习,而是与人相识。他们大多是连续创业者,或有世界名校的学历背景,或广泛涉猎不同领域,不断寻求自我突破,从事真正热爱的事业。时常觉得,在硅谷结识的每个人都是一部书,他们丰富的阅历和深刻的洞察独一无二,让人获益匪浅。

 

815日受飞君学长邀请来公司做客的Jason来自梧桐资本,,曾涉足快消、半导体、能源、医疗等多个行业,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说到多次转行,他感慨:“国内专业卡得太死”、“人的职业有多种选择,年轻人就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兴趣在哪,行动就在哪”。还谈及工业4.0将会带来很多机会,表达了自己对风险投资的一些看法。

 

817日,我们拜访了著名手游公司IGG,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浙大校友Mark张竑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创业故事。话头一开,Mark就抛出浙大最经典的竺校长两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以此串联起自己的人生经历。他笑谈人的工作分为几类:“帮中国人赚中国人的钱”、“帮外国人赚中国人的钱”、“帮外国人赚外国人的钱”、“帮中国人赚外国人的钱”。“那我将来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呢?——我要帮他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都为精妙的回答拍手叫好。




接着,Mark介绍了IGG公司的10年成长之路。当年由于国内游戏业竞争垄断严重而出走海外,如今已经是蒸蒸日上的上市公司。对于全球化产品,要做到多元、跨平台、全球同服以及文化本地化,确实是不容易的事情。


Mark一路走来积累了许多创业经验。最后,他与我们分享了创业公司要警惕的“坑”以及如何为创业做好准备。他鼓励年轻人要拼命学,向前冲,去试错,不要安于现状。他坦承,相比大公司,更喜欢小公司,因为有活力、决策快、成长空间大。关于如何做好准备,他给年轻的创业者列了几条忠告:


1Reading:阅读是获取知识成本最低的方式;

2Networking:人脉资源很重要;

3Start early, Start small:敢于实践,快速迭代;

4Learn frommistake:不怕犯错;

5Get help:学会求助,也要有独立判断;

6Think positive, Think like boss:要有领导者的思考。


最后,我们与Mark在开放式的工作空间合影。



 

交流:硅谷是平的


我们的实习生活不拘泥于办公室,还有遍布硅谷的各种论坛和交流会。


81617日,在SantaClara的会议中心,召开了由幼发拉底孵化器和海纳百川孵化器参与协办的Silicon Valley – China AR/VR&AI Future Forum(硅谷-中国前沿科技与投资高峰论坛),汇聚了来自中美专注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以及生物医疗等领域的行业领袖、专家学者、创投机构、孵化机构以及创业者,是中国资本与硅谷前沿科技的首次无缝结合。50位行业领军人物共同贡献8场精彩绝伦的主题路演和圆桌对话,50多家中美前沿科技公司参与路演展示,从ARVR的发展现状、技术应用到未来前景,呈现出一场前沿科技的交流盛宴。




大会的主题论坛上,专注于虚拟现实的各界领袖畅所欲言,而场外的初创企业展示区则是另一番热闹场景:来自中美的创业者带来虚拟现实的最新产品,以寻求关注和投资。摊位前的参会者在体验VRAR眼镜,不断发出惊叹,屏幕上显示着眼镜之后的奇妙世界。尽管VR技术自2015年起蓬勃发展备受瞩目,如今也陷入了瓶颈期,不同企业的技术和应用大同小异,产品的便捷性和舒适度有待改善,距真正的市场普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通过一场论坛接触行业前沿的感觉让人兴奋,也正因此,生活在硅谷,常有一种行走在浪潮之巅的快感,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新的商业模式,一点新的碰撞都有可能改变未来的人类生活。


走访各摊位的创业者时,遇见了一个大腹便便的白胡子老爷爷,桌上摆满VR设备,兴致勃勃地跟参会者介绍自己的产品。




他说自己拥有过几个公司,如今致力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推广,希望能用有趣的产品让更多人知道——高科技从来不是触不可及的东西。而更让我们感动的是,明明年迈且行动不便,他依然是个激情满腔的“年轻创业者”。这也是我所理解的硅谷精神中最可贵的地方。   

置身于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细数硅谷诸多创业孵化器,在他们相谈甚欢的瞬间,似乎看到一张无形的网把每一个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的硅谷人紧密相连,资讯和资源比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更触手可及,来自四面八方的力量汇集于硅谷再向四面八方涌流,整个湾区就像一块高速运转的集成电路,推动着世界发展的脉搏。


在这种蓬勃生息的跳动中,有一股强劲的创新力来自中国,来自浙大系。他们是硅谷华人创业圈最为活跃的一群,以浙大的北加州校友会为纽带,通过海纳百川创业平台把硅谷的创业资源整合在一起,旨在连接中美,推动国内的技术升级和市场开拓。


819日,周五的夜晚,在北加州校友会理事长卢国文学长的组织下,我们来到Sofia大学一间专门用于跨国创业路演的的视频会议室,终于见到了生活在硅谷的浙大校友。他们有出色的留学背景,在硅谷最优秀的企业工作,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和职业故事。


来自Google的毕树超学长为我们科普了大数据技术,用几个有趣的故事展现了大数据应用的魅力和它对人类决策的重要性。




来自盛富德律所的郑巧晶学姐分享了她作为美国律师的从业经历,还为我们科普了许多美国法律知识。作为非理工科女生在加州获得事业成功的少数派,她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主动交朋友,用心经营关系”是她最大的感触。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她对硅谷流露出的喜欢:“相比美国其他地方,硅谷更为平级化,在这里你可以轻松地接触任何一个想要认识的人,没有阶层之分。”


来自Apple的工程师胡晟博士与我们分享了他出国求学的心路历程,还提到Networking 对自己进入苹果公司的帮助。


来自Facebook的工程师张宏博博士以“选择”为题,分享了自己对于职业选择的思考。他说,“成功的人,在早期就明确了目标”,他还曾经对选专业的晚辈建议“如果没有特别想做的事,就去做计算机”,因为把个人与社会的发展趋势结合总是对的。“明白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很重要,学习能力也很重要”。


来自Uber的连承亮学长分享了自己在Uber工作的感触,从他口中回顾滴滴与优步中国的收购事件颇为有趣,他说,“滴滴是非常值得尊敬的竞争对手”。说起在Uber的小作坊式团队合作,他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用数据说服对手”。


来自斯坦福的王竞凡学长毕业于浙大能源专业,正在TESLA实习。他分享了自己从伯克利硕士到斯坦福博士的奋斗历程,强调要肯吃苦,他笑道:“硅谷的人都很聪明,关键还很努力”。对于大家经常提及的“选择初创公司还是大公司”的问题,王学长认为“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初创公司不容易”、“在大平台上做实现价值的事比进入一个普通的初创公司好得多”。最后,他说到斯坦福最让他感动的一点:硅谷知名企业的CEOCTO等常到斯坦福开课,一上便是一个学期,尽管公司事务缠身,他们仍能坚持每周给学生带去高质量的课程。而我们反观国内大学,会发现能以此方式回馈社会的企业家似乎寥寥无几。


最后,本次实习的带队老师王颂老师代表全体向校友会表达了热情的感谢。




校友会理事长总结说,不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然后把自己热爱的事业做到最好;关注光鲜亮丽的同时,也不要忽视那些默默无闻者。


这是一个丰盛的夜晚。能够千里迢迢抵达硅谷,与比自己年长五六年的校友相聚,听他们分享人生感悟,追忆浙大精神,真是非常难得而美好的事情。




如果没有来到硅谷,我们不会知道从浙大走出去的人有多优秀。据说生活在硅谷的浙大校友超过5000人,他们一部分在世界一流的名企工作,活跃在智能硬件、软件开发、互联网、大数据、投资、法律等各领域,另一部分怀揣高瞻远瞩的梦想,坚持脚踏实地的创业。不论是否在创业,他们在硅谷,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聪明人一起,做着或许下一秒就能改变世界的事情。


硅谷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其实在这里生活久了,觉得硅谷不过是普通的海湾城市群罢了,没有大城市的便利,清净得像个大农村。但又总能在路上遇见惊喜,比如途径那些响当当的公司总部,比如随便一指便是创造过伟大发明的地方,比如为你开车的Uber司机也许是非常厉害的工程师……总有些肃然起敬的时刻。


创业者都喜欢这个地方。


“硅谷是平的”,海湾腹地平坦通达,人脉网络紧密相连,社交不分层级,甚至是企业,大多是自由开放的扁平化管理。在硅谷,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为着共同的理想而全力以赴,无需复杂的套路,改变世界的往往是——简单,真诚,热爱。


我无法具体诠释什么是硅谷精神,但那必让创新之源永不断流。

更多花絮......


本周末,我们也继续发扬硅谷人“Work hard, play hard”的精神,租上一辆大型商务车,踏上美国西部最美的1号公路之旅,从硅谷一路向南开往洛杉矶。从宽阔的农场到壮观的群山,沿着蜿蜒的山路穿越充满雾气的森林,迎面便是波澜壮阔的太平洋。一半峭壁,一半深海,速度80迈,盘山奔驰,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




关于硅谷,

我们仍在路上。

 

创新并非口号,也并非少数人的天赋。我们坚信,创新是一种可以通过适当的学习方法和持续的训练所培养的一种能力


特别感谢硅谷海纳百川孵化器、幼发拉底孵化器、健康大数据公司HBI Solutions/mProbe为我们提供最接地气、独一无二的硅谷暑期创业实践项目——零距离参与硅谷创业项目,考察硅谷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拓展硅谷人脉和国际视野,不断提高个人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


浙大管院硅谷创业实验室


对接世界高科技创业创业沃土
抢占世界创新创业研究与实践高点
为浙大师生创新创业提供教学实践平台

信息来源:浙大硅谷创业实验室公众号

本文作者:李颖颖

今日编辑:段婷


欢迎关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