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两篇关于香港保单的文章

2020-12-01 11:30:12

香港保单刷卡“喊停”疑云追踪:别把香港保险想得太美

原创 2016-11-01 李致鸿 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香港保险绝非尽善尽美,关键在于投保人需“量体裁衣”。

10月28日,关于“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港使用缴交保费”的消息在微信群内迅速传开并持续发酵,从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深圳民众连夜赴港排队保险;保诚、友邦股价应声回落……


当晚,银联国际紧急表态,声明其“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支付服务,,潜台词则是“这个锅,我们不背”。


不过,这并未全然打消公众的疑虑,因为确有保险机构以内部邮件形式、向员工下发了“10月31日开始,所有具有现金价值的保单不能使用缴交保费,单笔5000美元限额仅限于缴交没有现金价值的保单保费”的通知。


对此,一位保险机构人士解释称,“虽然政策暂未发生变化,。使用缴交大额、短期、高现金价值保单的操作空间急剧缩小,、不得不暂停这一支付方式,观察政策的进一步动向。”


而银联国际次日的声明似乎间接证明了这一说法。银联国际表示,“近来,通过对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合规指引》,,保证境内在境外的合规使用。”


至此,事情的来龙去脉已然清晰。


不过,虽然风波暂且平息,但仍有数个疑问仍亟待明确:银联究竟为境外保险划定了哪些界限;除外,还有哪些缴交保费的途径;相较于内地保单,香港保险产品的魅力何在?



额度、种类均有限制


此次,部分保险机构业务的主动收缩,。


2010年10月,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银行外币卡管理的通知》,境内银行卡在境外使用的商户类别码分为完全禁止、金额限制和完全放开三类。其中,涉及境外保险类商户的4个商户类别码均属金额限制类,持卡人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等值5000美元。


正因如此,银联国际才会提醒,“一直以来,保险属于境外限制类商户类别,持境内银行卡相关保险产品,均有单笔5000美元的限额。”


除单笔额度外,具体的保险种类也有限制。2016年3月,外汇管理局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境内居民个人到境外买保险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是旅行、商务活动、留学等,需要个人的人身意外险、疾病保险,属于服务贸易类的交易,在外汇管理的政策框架下是允许和支持的。而人寿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则尚未开放,因为这项交易,在外汇管理上属于金融和资本项目下,尚未获得政策支持。”


在这一逻辑下,银联国际表示,,境内发行的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因此,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


与此同时,银联国际强调,将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不过,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认为,“未来还需要从法律法规层面,对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范畴予以更明确的规定。”



多渠道规避约束


一如前述,即若使用缴交保费的渠道受阻,是否意味着内地居民无法香港保单呢?答案是否定的。


需要明确的是,“单笔5000美元限额,可以满足境内持卡人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小额保险需求,并且可以实现对其大额、短期、高现金价值保单的限制。。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一位保险中介人士举例说道,“首先,内地银行发出的VISA Master信用卡可以继续缴纳香港保单保费。但由于内地VISA Master 信用卡的清算通道受银联控制,而赴港保险的支付业务涉及清算、结算,未来会否迎来变数,仍有待观察。”


“此外,内地居民可以选择在香港本地银行开设账户。既可选择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亦可在境内的中行、工行、建行、招行远程开设香港账户。”


“尔后,已有香港银行账户的境内客户可以将银行本票或支票直接交由保险公司办理,或通过网银方式进行保费缴纳,甚至可以直接前往香港银行柜台办理,将现金存到保险公司的账户中。”


而上述“绕避管束”的途径,,尚不可知。



理性看待香港保单


香港保单被“扼喉”风波后,我们不禁发问:为什么境内民众对香港保单如此“前赴后继”?


究其原因,一是香港保单可以提供以美元计价的保单,,实现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资产减值,对高净值人群具有较大吸引力;


二是部分香港保单与内地保单相比,具有更广的承保范围和更优的承保费用,对境内普通民众形成一定吸引力。


据一位保险代理人士介绍,“目前,三类香港保单最受欢迎。第一类是储蓄分红险,特色是‘演示收益’高,可以实现多币种配置;第二类是重疾险,特色是定价比内地低,保障疾病种类、范围较内地保单更广;第三类是医疗险,主要是高端医疗险,其特色是保障金额高、全球合作医疗机构多、理赔便捷(可以直付)。赴港保险人群以高净值客户为主,并有逐渐向中端客户蔓延的趋势。”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香港保单尽善尽美,关键在于投保人需“量体裁衣”。


一位保险精算师坦言,“一些境内客户可能忽略了香港保险产品和适用法律、与内地原则性之间的差异。对于重疾险、医疗险等保障型产品,他们片面注重费率低、保障范围广,却忽略了吸烟体费率更高、投保人严格如实告知的义务、保险人没有不可抗辩义务等细则,与内地保险公司存在较大差异。”


她进一步解释道,“对于终身寿险等储蓄投资类产品,部分香港保险机构和代

理人可能采用较高的演示利率和夸张性话术,而对产品保证性收益低、中途退保损失率高的风险则较少提及;还可能通过恶意贬低内地保险产品,利用预期,夸大保值、避税功能等方式以推销香港保单。 ”


“无论是境内还是香港保险,‘保险姓保’的核心保障功能都不能丢,都应该讲求量体裁衣,结合客户风险状况给予保险产品建议;同时亦必须看到香港保单在产品设计上的优势,。”一位保险公司业务部门人士说道。


(编辑:朱志超)




你觉得香港保险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快来留言!




2017年内地保费跳水,350万年薪80后代理人讲述香港保险变局

原创 2018-01-25 叶麦穗 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香港保监局在最新的统计报告中首次提及了关于大陆访客投保的详细数据。数据表明,2017年来自大陆客户的新保单保费持续三个季度下降。



经过2016年的喧嚣,2017年下半年香港保险市场开始快速降温。


2018年1月13日早晨,友邦保险位于香港海港城验证签单点的人数屈指可数,上午11点左右在交款处总共只有4人,其中首次交保费的人数为3人,续保只有1人。这和2016年的人山人海、排队的队伍包围电梯口的景象大相径庭。


另一个显著的变化则是,此前在香港尖沙咀地铁口铺天盖地的保险广告,也被其他日化产品的广告取代。




业绩跳水人员离职


,2017年前三季度,香港保险业保费总额为3632亿港元,同比上升了11%。其中,新保单保费同比下跌12%,至1166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保监局在统计报告中首次提及了关于大陆访客投保的详细数据。来自大陆客户的新保单保费持续三个季度下降,从2016年第四季度末的237亿港元,至2017年前三季度呈阶梯式下降,分别为一季度188.08亿港元、二季度116.12亿港元、三季度101.06亿港元。可见,三个季度大幅回落达130多亿,超过了对折。


“今年香港保险感觉偏冷,我们第三方经纪的业务量大概下降了35%到40%之间, 整体来看压力还是较大的。这其中的原因,一是2017年人民币出现了较明显的升值,资产配置的情绪出现变化;其次,投资者也对香港保险望而却步。;第三,则是国内保险的优势也在逐步提升,一方面费率出现下降,另一方面保障的范围和功能也逐步提升。”深圳博仕国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张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不过张博认为香港保险仍颇具优势,,香港保险产品具有保障高、预期收益率稳定等优势。


个别规模不大的第三方经纪公司和代理人2017年下半年以来出现关门或者转岗的情况。保险代理人张科(化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去年二季度开始就不再做香港保险了。“2015年也是前同事拉我入行,当时香港保险市场特别火爆,办公室的咨询电话响个不停,根本不用想着出去找客户,都是自己找上门。


特别是2016年三、四季度,咨询的人太多,我们甚至来不及仔细给客户讲解条款,都是发电子版的说明书让自己回去看。但从2017年二季度开始,这种情况就变了,经常是一天一个电话也接不到。去年5月份就做了一单,后来主业从卖保险变成了带客户打疫苗。”



分产品红利实现率降到5成


当然,也有继续在这个行业坚持,甚至实现“弯道超车”的保险代理人。


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的“80后”保险代理人林明(化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己一毕业就从事保险行业,已经坚持了5年。2015年和2016年其实是非正常的状态,那种盛景估计今后都难再现。2017年,虽然市场出现大幅萎缩,但是他仍然收获了1300万港币的增量,做到了百万圆桌会顶尖会员 top of table。


“相比之前,保险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2016年到2017年上半年主要是投资型的分红险为主,当时我最大的一单做了100万美金,产品是友邦的‘充裕未来’。但到2017年下半年,这种单基本没有了。目前的大多是3万到5万美金的小单,有些甚至只有1万美金。而重疾险和健康险则增多,保单金额多是集中在3000到5000美金一年,6000到1万美金的也比较少,不过重疾险缴费的年限都较长,累计下来其实总金额也不会少。”林明表示,2017年下半年最大的感受就是保险开始回归本源,客户确实从保障方面考虑。“之前买保险都是投资,或者考虑到资产传承,现在则真是从保障方面考虑。”


林明介绍,2017年下半年,他还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很多人退出了这个行业,我接手了不少孤儿保单,忙不过来就找了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


香港保险并非有益无弊。,点名香港保单存在的风险,如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等。


而现实中,上述类似情况也确有发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部分香港保险的红利实现率确实不达标,有些甚至只有50%到60%,不少原本期望高收益的投资者则竹篮打水一场空。


张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前市场确实不理性,不少客户甚至都没搞清楚自己买的产品是什么,就一窝蜂地涌到香港买保险。很多客户其实只是“从众”心理,最后发现产品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收益效果,如果届时想要退保,特别是前两年(保险的现金价值几乎为零)可能会蒙受较大的损失。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香港保险在计划书中也都会标明乐观收益和悲观收益,如友邦充裕未来的波动率是±2%,保诚隽升则是±1.3%。


(编辑:李伊琳)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更多精彩文章,稍后继续!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