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具有未来城市感科幻片的朋友一定会有这样的疑惑。
影片里的场景设置总是离不开高楼大厦和狭窄街区并立、人种混杂、阴雨连绵、中文招牌林立、东亚面孔以及不停闪烁的夜晚的霓虹灯,这么描述下来是不是仿佛看到了香港这座城市的影子?
科幻电影例如《银翼杀手》、《环太平洋》、《攻壳机动队》里都能看到这样非常东亚风的场景设置,一种浓浓的香港的味道。
想要知道为什么这些电影里有那么多香港的影子,就要先了解什么是赛博朋克。
赛博朋克,音译自英文cyberpunk,最早出现在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科幻小说里。1983年由布鲁斯·贝斯克在他的科幻小说《赛博朋克》里创造出来。而真正奠定了赛博朋克基调的是威廉·吉布森在1984年发布的小说《神经漫游者》,他也被称作赛博朋克之父。
▲威廉·吉布森
从单词本身来说,Cyber来自cybernetics,也就是「自动控制论」的意思,这是一种研究动物与机器之间的控制和交流的科学。而从科幻小说的范围来看,cybernetics涵盖了机器人、自动化、通讯、计算机、生化人、智能等主题,概括来说这个词主要是在强调「人工智能的创建」。
进一步延伸来看,Cyber所指代的景象是一种未来「虚拟的现实」,科学技术信息网络是统治人的主体,人体与机械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医学药物的变革使得人的躯体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改变。
Punk就是中文里大家熟知的「朋克」,原意为「腐烂」或是「废物」的punk在音乐的语境下可理解为是「反主流」、,而在cyberpunk的范畴内,punk的解释更偏向于离群的都市化生存和无政府主义。
因此,cyberpunk连在一起就可理解为是科技高度发达下离群索居的个人主义。
这种特质应用到科幻小说或是科幻电影里,通常的故事设定是一个跨国大企业代替政府成为了一个绝对的管控系统,他们依靠信息科技控制了很多普通人。与这个管控系统对立的是一群边缘人,他们可能是犯罪或是流亡者,利用这些高级信息科技进行反击。这中间必不可少的技术便是人工智能、克隆、人体植入等未来高科技的主流。
▲《银翼杀手2049》
可以说,赛博朋克风格的作品都有着强烈的反乌托邦色彩,小说家或是导演通过自己的作品来提醒人们未来社会可能的发展趋势,也表达了他们对于目前政府腐败无作为、社会疏离冷漠的担忧。
从《银翼杀手》到《攻壳机动队》,导演或者说原小说创作者对于东方元素的偏好是显而易见的,在他们对未来世界的设定里,高科技对传统人类社会带来的异化与冲击,拥挤不堪的街道,鱼龙混杂的贫民窟,不受控的非法行医毒品交易,这一切都是典型的正受着西方现代化冲击的东方社会的模样。
而香港,以其多年复杂多面的身份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赛博朋克的圣地。
首先从最直观的表面来说,在视觉呈现上,《攻壳机动队》的导演押井守(Mamoru Oshii)就曾说过:「当我试图寻找未来城市的图像时,我首先想到它应该是一座亚洲城市。最初我认为我无法创造出一个完美的未来大都市,因为它必须高度真实,同时也必须能够通过动画的手段表现出来……我想它应该以一个真实的城市作为蓝本,于是我想到了香港……」
在影片《攻壳机动队》中,随处可见的繁体字中文招牌中文广告印证了导演的说法,而「新港市」这个城市名的设定更是让人直接联想到香港。
▲动画版《攻壳机动队》
除此以外,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与狭小破旧拥挤的低矮店铺居民区并行出现在同一画面中,这是香港这座城市典型的房屋聚集特征。
先进的繁华的具有科技感的画面对应香港的维多利亚港,而拥挤的破败的贫民窟一样的平民区则对应着现实中曾经的九龙城寨。
旧的建筑在慢慢被拆除,新的大厦却还刚刚兴建,在这样的新旧交替里也随之带来是新旧文化的互相冲击,就如同高度发达的科技和积淀多年的文化的时而对立,时而相容。
▲动画版《攻壳机动队》里的维多利亚港
▲九龙城寨
由于香港寸土寸金,很多店铺都开在居民楼里,是香港独有的「楼上商铺」,各类巨大的广告牌都从不同的楼层延伸开来。
为了宣传自己的店铺,大都把广告招牌加上了霓虹灯的装饰,层层叠叠之下,是密集又闪亮的式资讯。墙壁山也贴满了各式各样牛皮藓般的宣传海报,可以说这个城市的每一块缝隙都被信息填满。
这其实就是一种资讯过剩的表现,未来的城市发展便是这样的趋势,信息高度发达的时候,太多的资讯出现在生活中让人应接不暇。
除了直观视觉上符合赛博朋克的特征,香港在精神概念上也与赛博朋克的核心高度吻合。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香港,人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普通人的生活无时不刻都在被高科技影响着。
就好像在电影《银翼杀手》中,探讨的是仿生人的生存权益,而到了《攻壳机动队》中,就已经开始讨论人对于肉身的机械化改造。虽然现实生活还没发展到这一步,但现如今被智能手机智能手环操控的城市已经预示着未来不可逆的发展。
除了科技背景,从文化背景上赛博朋克作品里各种文化的交融冲突也能在香港这座城市里找到原型。
香港作为一个撑到20世纪末才脱离殖民的城市,在东亚是个非常特别的存在。自1840年起就长期处在西方也就是英国的以及本国传统文化的拉扯中。
一方面,香港是连接欧洲与东亚的一个重要的枢纽口岸,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都经香港互通,有的在这里生根发芽,有的将外来文化深深烙印在这个具有高度包容度的城市;另一方面,上世纪末处在回归前的香港,对于即将到来的「易主」,多年处在外来权力控制下的香港有一种自我身份认同上的焦虑,这不正是与赛博朋克电影里半人半机器的「赛博格」们尴尬又艰难的夹缝地位不谋而合吗,他们也处在对于自己身份的怀疑与不安中。
赛博朋克的作品里,需要一个在文化层面上有着无限的可能性的城市,而香港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背景正好给了这座城市这样的特质,它符合一个未来城市的完美标配:科技高速发展,能够包容一切外来事物,同时又极具本地传统文化的特色。各国的文化都曾在这里尝试扎根生长,多年的发展使得香港出现了多文化繁荣共存的局面。
不同于蒸汽朋克(steampunk)对科学技术所抱的乐观态度,赛博朋克的精神内核对科技持有一种反思和忧虑的态度。
现如今常以隐喻出现的赛博朋克更多的时候是在传达一种悲悯的情怀,高科技只是传达这种情怀的方式和表象,深藏在内里的是对未来发展的一个客观理性冷静的预测,是一个弱肉强食充满着金属冰冷感的自私的未来亦或是充满着人道主义精神的美满社会,这都不得而知。
1982年拍摄《银翼杀手》的人在预测2019年的洛杉矶的时候是不会想到2018年的人们实际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可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预测的未来都在慢慢实现。
你呢,你想要什么样的未来?
撰文 | 鹿一百@知中ZHICHINA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请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C O N T A C T
zhichina@foxmail.com
商务合作及投简历请发邮件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 推荐阅读 ☜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这只英国小粉猪怎么就成中国卡通圈的老大了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点击?阅读原文?
快速获取知中第12本《洋人》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