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慢病管理的香港模式,有哪些值得借鉴和深思?

2020-09-12 10:56:00


随着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老龄化程度的加重,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长,医疗费用连年攀升,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难题。这种局面当然在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也不例外。据香港医管局普通科门诊的数据显示,在2016/17年慢性病患者有近75万人,较六年前增加36.4%,其中患三种或以上慢性病的患者更是按年升高7.6个百分点。


为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慢病,香港特区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了一套适合香港实际的管理模式。



组成特色“医联体”


香港特区按地域将全香港公立医疗机构分为七个联网。每个联网,一般由规模较大的龙头医院、规模较小的几所医院和基层诊所构成,相当于内地所说的医联体。每个联网内的机构,在行政上统一管理,不存在利益竞争关系,各医院和诊所之间互补所长、相互协调、清晰定位、资源共享,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成本效益。另外,各级医院和诊所还严格实施预约就诊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使得就诊有序进行。


提高慢病管理人才素质


在香港特区,家庭医生的培训十分严格,周期不低于12年,即大学学习(5年)+实习(1年)+医学本科毕业后6年家庭医生专业培训(包括2年以医院为主的基础培训、2年以社区为主的基础培训和2年高级培训)。培训内容不仅涵盖临床各科,还包括复杂的管理诊所内容。这使得家庭专科医生素质全面发展且普遍较高,保证了医生和医生之间医疗水平的相对均等,保证了基层医疗的高水平。


慢病管理团队由跨专业人员组成,包含了医生、护士、营养师、物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视光师、社工等。团队内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对某种疾病从不同方面进行共同管理,且团队内部之间的相互转诊顺畅。这样既保证了慢病管理质量,又提高了服务效率。


有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


依托强大的网络信息技术,医管局的临床管理系统(CMS)全面联网,因此,医疗机构只需对首次诊疗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之后患者在医管局下辖的任何一家医院就诊,其医疗信息都会自动更新到个人健康档案内。医疗资料的连续性和共享性,不仅为患者每次诊疗节约了时间、避免了重复检查、重复处方,更为医疗人员提供了确切的诊疗依据,同时使健康档案充分有效利用,为慢性病的有效管理提和临床审计供了平台。


对慢病进行风险分层管理


依据先进的循证指南,对慢病进行风险分级,根据不同风险水平对病人进行分层管理,即“结构化的病人服务计划”。如1级风险的人群,可对其实行支持性自我照顾,对2级风险(高危病人)实行专科医生疾病管理,3级风险(高度复杂的病人)实行病例管理。


加强慢病患者自我管理


在香港特区,社区内的资源被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教会组织、慈善机构及志愿者、社工等,会积极协助慢病患者提高自我管理。医管局还推出“病人自强计划”,使病人学习调整个人生活习惯,以期更有效控制病情和减低并发症出现的风险,积极配合治疗方案。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港澳慢病管理的相关经验和思路,敬请关注6月13-15日无锡召开的第九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港澳之声”环节,届时港澳地区卫生与健康领域相关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将以报告和对话的形式,分享慢病防控的政策、理念、经验和技术。


大会报名请点击“阅读原文”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