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小的时候,家里的第一台电视机里播放最多的就是香港的电影电视剧。
老爸每次去接下班的老妈之前 都得梳一个周润发的大背头,而收音机里播放的还是陈百强的《偏偏喜欢你》。
那时候,似乎所有人都喜欢香港电影。喜剧片、警匪片、武侠片、鬼片、…
香港,或许是中国人都熟悉的城市。就算你没去过香港,或多或少都知道这些地名:尖沙咀、铜锣湾、旺角、钵兰街、兰桂坊、屯门、油麻地…
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可能没去过香港,但肯定看过香港电影。
为什么香港电影这么多人爱它?
有人这样概括香港电影:情与义,值千金
尽管大部分内地观众不能听懂粤语,但却对这些港片抱有很深的感情。小方带着一份敬意准备了“我们为什么爱香港电影的十大理由”,原汁原味送给大家。
1. 小人物,被生活推着走的我们——《甜蜜蜜》
2. 亲情如水,岁月如歌——《岁月神偷》
3. 喜剧背后是悲剧:“哎,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啊”——《大话西游》
4. 人性和哲思——《无间道》
5. 孤独时的温暖——《天水围的日与夜》
6. 人永远属于时代——《阮玲玉》
7. 有一种鸟没有脚,一生都在飞翔——《阿飞正传》
8. 令人泪目的“我养你啊”——《喜剧之王》
9. 致我们蠢蠢欲动的梦想——《古惑仔》
10. 所谓江湖——《英雄本色》
在我看来,香港电影的魔力来自于它营造氛围的高超能力。是的,不只是王家卫,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感觉每部香港电影都嗑了药,飘荡游离,冲动多情。
近些年,我们能看到的那种原汁原味的香港电影少之又少,合拍片不断涌现,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期已经不复存在。在这种趋势下,难道未来香港电影会逐渐成为历史,而我们只能在合拍片中寻找从前的影子了吗?
回顾曾经港片的成功,当时的香港还未回归中国,有相对自由宽松的氛围,还有浓浓的本土文化,在周围一带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市场。到了9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下滑,为此,有人把港片的没落全部归根于97年的香港回归。这么说未免太极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资金不足,产片量变少
香港是以商业电影立足的,不赚钱的自然不会去拍。在回归之前,台湾曾是香港电影最大的市场,由台湾买下来的电影会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发行,而香港回归以后,台湾片商撤出香港市场,这对香港电影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老戏骨没有培养出接班人
香港演技好的老一辈演员们都老了,有的已经淡出影坛,观众看不到什么喜欢的演员了,而新晋的演员里又似乎找不到什么优质的接班人,让人提不起兴趣。
市场日益狭小,被迫北上
香港本土市场毕竟有限,过去的传统外阜市场:台湾、日本、东南亚等地区,如今大面积缩水。而是内地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大。
跟风严重,题材扎堆,相互模仿
资本自然是追逐效益的。电影产业火了后,大量热钱涌入。一个类型火了以后,投资方自然要追求效益最大化:同一家公司就一直拍续集,其他公司也立刻跟风拍摄同类型影片。于是几年间同一类型影片泛滥成灾,让观众看到厌烦为止。
虽然这年头,味道纯正的香港电影似乎越来越少了。
但这座城市,以及它的故事,留在几代中国人记忆中,是最永恒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