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李氏全球群” 加入李氏大家族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李氏”,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李氏全球群”,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全球李氏大家庭。我们同心同德,弘扬李氏文化,繁荣李氏大家族。
我在湘地工作时,遇到了李林祥先生,彼此经过交往,遂成为好友,且谊情绵延至今。
说起交往,在我应是仰望,在他则是俯就。当时,我是湘运隆回汽车站一名行李员,而他则居湘运邵阳公司工会副主席高位,按中国传统文化衍化的潜规则,双方并不对等,层级相差太多了呀。
奇怪的是,竟能相处数十年,而且至今仍有电话联系。
按李的话是,德福呀,我们时不时通下电话,不要中断了呀,他约我:如要换手机号码,一定要及时告诉对方,生怕联络不上。
好在现在互联网时代,拜微信所赐,我们竟能视频通话了。
我拨通,他接上。视频显示出他的头像,好象比此前要胖了些,还有手机中同步传来的他的声音,亲切极了。
李林祥先生家在涟源,当年涟源不属娄底,还在邵阳域内。略显青涩的“小李”在农村下乡锻炼好后,被湘运邵阳公司招工,先在公司汽车保养厂,因其热心公益,经常组织青工打篮球、唱歌、舞蹈,颇受同龄人和领导喜爱重视,久之竟自厂而公司,升职到了公司工会副主席。
我认识李主席,也恰好在这一档口。
记得,那时我电视大学刚毕业。浑身是劲,满门心思要报答感谢感恩湘运。那段时间,我像极《士兵突击》里的那厮,每天,傻呆呆的干,干,干,竞连只五分钟路程的家都不回,饿了在食堂吃,困了就倒在公司公铺室,囫囵睡一觉,我时任县公司团总支书记,带领属下青年干了多项正经事,比如:
我组织大家开展“人生的意义”座谈讨论,邮购李燕杰、曲啸们的演讲稿书籍,发给大家学习。
我组织青年男女去春游,去仲秋登高、郊野聚餐,加深彼此的交流。
我张罗全公司(下辖车站、客车队、货车队)参加当年隆回县组织的国庆歌咏比赛。
李主席带了一只歌队和半车乐器来助阵啦,哇,真令我大开眼界,长了见识,只见大、小提琴、贝司、手风琴,黑管、单簧管……我还从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乐器呢,李主席手指着忙进忙出搬运乐器的同来者说,他们才下班,来不及换工装了,就被我唤来了……
有如此宏大的阵容,当晚,偌大的县城引发了轰动,比赛自然非常成功,当报幕提到我们登场时,全体男女略施粉脂粉,衣着公司配发的职业服装,,女前男后合唱阵容,男领唱田建新,女领唱张某昂扬正步踱至队前时而铿锵,时而激越的高歌低吟,伴和着我们的伴唱,在赛场上闪亮表演,尽兴演绎一位有功的村妇在十五月亮圆时思念戊边的丈夫,倾诉军功章里有你一半,也有我一半的喜悦兴奋……
李主席在湘运及官至公司副总经理,尔后,曾去邵阳电大任教,在市交通局辖下驾驶学校任校长,又听说,还去过高速公路指挥部工作。
不是我偏袒,真心的说,这是一位颇具才能的良臣,他的诸多能耐没有来得及施展,就临退休大限了,如今此君赋闲在长沙,每日接送孙女上下学,竞也能从容淡定。
有时我设想,如果岁月能倒流,他的才华得以发挥,他是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的,他有情怀,有抱负,且有满腹智慧,又善良灵活运用,又敢担当,国家的兴旺强盛,谁不视之瑰宝?
我自离开湘运,屈指已是近三十年,其间,我曾在市委政策研究室《邵阳工作》编辑部借用数年,尔后又赴深圳、香港,终在《大公报》高级记者任上荣休,每每夜静人深,思忆故乡时,脑海中总会浮现李林祥、李主席的笑貌音容,我感叹他的治政能力没有完全施展,我悲我仅能空口叹惜,无力给他提供平台和机会,尽管我俩时有声气相通,但依我性格,不愿阿谀奉迎,也鲜有惋惜语言,只是内心默念。
一定要好好交往李林祥。
那是值得我一辈子铭记仿效的湘运邵阳公司李主席呀!
作者系隆回人,《名家讲坛》栏目主编,现退休,居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