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杜觉民,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水墨画家。他的绘画里,饱含着一股悲天悯人的沧桑感,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的冲动时刻萦绕在他的心间。或许只有江南水乡的气候,能够稍微浸润他时刻都在呐喊的心灵。泉水别墅是他的这样一处空间,能够让自己与山水亲,啸傲泉水间。在的当代建筑的空间下,是他渴望宁静,渴望与古人卧游山水之间的一种诉求,也是当下江南文人的对空间的新一种表达。
下图需横放手机看图(左)
我梦想有一所自己的房子已经很久了,希望它保持着静谧、神秘,不远处有着树林、草地、溪流,拂晓的晨岚、薄薄的晨雾。在当下是找不到这样的房子,建筑公司建造的房子样式我也不喜欢,太考虑和计较。于是我决定要从零开始打造一所房子。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一个建筑师,我只是一个画家,为了自己能有一个完全符合自己审美的世界,我建造了这幢泉水别墅。
家帮助我们对抗着这个忙碌的世界。作为承载家的一切温馨的房子,它的所有要素,都是非常私人化的,紧紧和主人的兴趣相连。我希望它是一处安静、避世的家,没有紧张、忙碌和冲突,安静又活泼。
代表某种潮流趣味的建筑或是装修会束缚人的生活,而住所本身是让人放松的。这一栋房子其实就是我一段特殊的时光轨迹,人生情感的聚积,一些思想的沉淀。设计房屋是自己展露自己内心的过程,我不愿意重拾陈词滥调,也不打算自成一家,我希翼处于空间中能拥有俯拾即是的灵感和创造力。
我服膺中国山水精神,尤其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绘画表达出的悲天悯人的关怀。倪瓒、徐渭、朱耷的作品是我的艺术父母。时代给个人带来的悲剧,有大志向而不能实现,天地之苦,降于一人,这种充满张力的冲突在他们的画作诗文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的感慨,所以要和山林亲近,与泉啸相闻,与芭蕉相亲。知识分子、艺术家在和平稳定的时代,信息发达开拓了视野,也加剧了他们对自己国家前途的忧患意识。在注定实现不了的批评前面,我本身就是局外人,不愿做锦上添花的歌颂,注定了只能在志同道合的朋友间探讨问题。当我对世界感到无奈,或者受到束缚的时候,退而求其次,能够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得到自由的氛围和状态。我年轻的时候,经历了苦难,这种苦难与前贤相比,波及更广,至今仍令我在思考苦难发生的原因。
所以我理想的房子必须和山水亲近,与自然融为一体。我追求山水精神,追求和自然无间隙的融合,一种近乎自然道的信仰。有时候房子构建了私密的空间,但是和自然失去了联系。泉水别墅以山体为壁,把山体引入泉水别墅,把泉水放在大门口的位置中,几尾金鱼在碧绿色的池水中摆动,和自然有了紧密的联系。在空间中一切都以自然为宗,非洲部落的小独木舟,天然鸟窝里的,放置的鸟蛋。门前矮墙里,几株芭蕉婆娑正绿,几株文竹也飒爽。
这所房子是我为我自己、家人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而设计的。其中种种选择,并非出于设计,而是源于生活、我的生活轨迹。我一直想要一个不那么剑拔弩张的建筑,温暖、亲切,很舒适很甜蜜。
给自己造一幢房子是一件既简单又困难的事情,你是自己的客户,你可以实现自己的所有梦想,你也必须实现,而且不能有借口,还不可以犯错。我选择了萧山湘湖边的这一片山坳。萧山虽然和西湖隔江相望,但是此地仍有连绵山丘,亦有茶田数亩,此地农民和我是乡里,说着同一种方言。我翻了很多建筑大师的作品集,从中选择喜欢的房子作为参考,然后根据地形重新进行设计。我开始给自己的房子画草图,画好草图,联系懂建筑的朋友帮我去把关,他们倒是大惊失色:老杜,这样设计不行啊!“为什么?”“建筑材料很难支撑。”生活就该顺其自然,需要等待。有时候你极度渴望得到某种东西,但是事与愿违。但有时,一切都水到渠成。我在庐山旅行的时候,找到了这种石材,这种石头足以支撑我的建筑计划。回想起来,很多时候,真的是一种机缘。
从买东西开始,花了大概快两年时间,我挑选木料、石料、布料,还有在旅行过程当中淘的一些艺术作品。很多物件买来的时候只是单纯的喜欢,但是等到房子建好之后,所有的物件都恰到好处地融入了空间里。
房间里的所有摆设装饰都是我去设计和敲定的,很大原因是外界的设计很难完全满足我的要求。我喜欢即使在人为的空间里也能处处感受到自然的气息,我喜欢一种红色,这种红色近乎贲张的鲜血却隐而不发,充满激情却能有理性。能做出这种颜色的工匠回福建老家结婚去了,我等待了近十个月,他返杭之后马上让他着手去做。
热爱天然生成的不规则形状。我希望房间里的一切,都可以有我自己的审美和风格。建筑剩下了的几块石片,时钟给我想到了“石钟”这两个字眼,于是我用这几片不规则的石头,做了计时的时钟。我购买了表芯,把石片后面挖出空间,表芯放在这里。石头的不规则形状,和精密的石英表机芯,进行时间上的表达和记录。
我不喜欢陈设过于呆板,我希望即使是固定下来的装饰,都是活泼的。在每个环节,我尝试着不一样的风格。寻常地板的拼贴,都是切割成大小一致的,我则讨厌这种规矩的拼贴,我让工人把木地板切割成不一样的大小的方形,然后再进行组合式的拼贴,每一层的地板。
二楼的沙发,很细心地选择了一种猩红色,够沉稳。
在这里我很喜欢这一点。这栋房子我最喜欢的细节之一就是空间衔接的流畅性。当我刚建好基本框架,还未扩充细部的时候,这一点尤其明显。不同的房间不会混为一谈。这栋房子是我的工作之处,也是我的灵感之源,同时也是一处试验地,让我大胆地发挥创造。很多家具都是让我能够把自己的创作理念贯穿。
设计家具比起设计房子要求更高。因为房屋的构造虽然十分复杂,但周边的环境和氛围是固定的。而家具却需要移动,需要配合各种各样的家居环境,设计还要与众不同,才能脱颖而出,凸显设计感。我喜欢天然石头和木头的自然肌理感,这让我感到松弛的舒服,木头有它的生长姿态,这是木头一生的生活轨迹和表达。很多木料的残缺,我并不以为可惜,我让木匠按照木料的形状,做成了桌子、椅子、凳子,秉其性,取其型。木头和石头都是很自然的物品,将两种材料合在一起,做成的家具,很有意思。
艺术是我的生命,我过去的苦难中,若是没有艺术的一路随行,我怕早已坠落在仇恨癫狂的黑暗深渊里,所以我的房子里艺术是主角,是这座房子真正的主人。我忝列艺术家的行列,从事绘画,更要讲求艺术如何与空间配合的节奏。
下图需横放手机看图(左)
我遵从一个原则:空间陈设那就是灵活可逆,从不一成不变。我们可以摧毁原来的空间从而创作新的空间。我从不在墙上钉上钉子挂艺术品,因为这里到处都是艺术品,我希望他们被同等观看和对待。文化多样性更多来自我的旅行经历和阅读,这里有我自己的绘画作品,也有非洲部落的木雕,也有中国的青铜器物。这就像一个四处游荡的诗人从世界各地的旅行中,收集各种纪念品。环顾四周,你可以看到我的东西不是很多。我不喜欢住在满满当当的地方,只有经过精挑细选的东西才能在这里站稳脚跟。每添置一番,我都要深思熟虑,挑选灯光,为了匹配空间,他们的布置也要和空间相得益彰。
我在尝试的是,我只爱真实的空间内部,不是简单地雇用一名设计师去炫耀你的公寓或者住所,而是创造一栋有灵魂的房子,而是从每一个细节上,都能看到我的影子,或许古怪,可以简单,但是必须有影子来完成。我书架上的书,必须和我的个人情感有关联。必须是那些我感兴趣的、值得认真阅读的书籍,而并非是摆设。我喜欢在深夜的时候画画和读书。卧坐在床上,拧开床头的台灯,从书架取下图书,有时候读到天亮,再沉沉睡过去。
下图需横放手机看图(左)
对我来说,山村的静谧是最重要的。这个地方很私密,可以清早起来,静静地坐在阳台上看着远山,不用担心别人来打扰。它可以很私人,也适合一个家庭生活,但是一大帮人的聚会也没问题,这是我最公开也最私密的场所了。我认为最有趣的就是两个人处于这个空间时的感觉。因为空间会令他们从情绪低落中,慢慢开始高涨,最后来个爆发。从很多方面来说,这是一个很完整的房子,但是同时也给你很多开放和自由的感觉。
我热爱空间,生命中的奢华部分就是空间。空间、光线和风景,这些都至关重要。当你一下子接触这栋房子的时候,可能不会理解我为什么会如此设计和改动,但住的时间久了,睡去醒来,进进出出,站在房间不同的位置,你会开始理解这些设计。当每件陈设的美感浮现出来,这样的瞬间实在是很美妙,可能像一首诗或是一首悦耳的曲子。合二为一,融成一体。随着时间流逝附着其上,年岁更迭,房子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下图需横放手机看图(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