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贸易发展局(下简称“贸发局”)总裁方舜文接受南都的专访。
南都:您如何理解大湾区带来的机遇?
方舜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潜力很大,挑战也不小。,的确有挑战。但令人鼓舞的是,,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生活将更加方便,这是很重要的,要做到要素流通这是最基本的。我也相信,九个湾区城市从内地到港澳也有一定的便利。
对比国际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面积大人口多,交通条件也更好。但比较人均G D P,第三产业占比的话,还有一定距离。从产业来看,纽约湾区以金融为主,旧金山湾区以科技创新为主,东京湾区以制造业为主。但在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你可以同时看到这三种产业优势。所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潜力更大,发展方向更加丰富。
南都:香港作为大湾区四大“核心城市”之一。您如何理解和评价国家赋予香港的“核心”地位?未来该如何强化这个地位?
方舜文:香港的定位基本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的枢纽,还有就是要打造法律、仲裁方面的服务中心,最后就是如何同内地城市合作做国际科创中心。
香港可以说是大湾区内最开放、最国际化和最市场化的都市,在推动整个湾区的发展有其独特地位。而我们作为内地和全球之间的双向投资及贸易枢纽的角色将会日益重要。我们将集中在三方面发挥所长,包括金融、科技创新和国际化,与大湾区城市互补发展。
在企业发展中,融资是重要的一环。与内地相比,香港融资成本较低。现在前海的企业可以利用香港银行做跨境融资,我希望这个范围更广泛些。在企业上市方面,4月香港针对内地科技公司开放了A B股上市方式,吸引更多内地企业来香港上市。
债券方面,特区政府也是鼓励企业以债券方式融资的,第一次在香港发债,将会有250万港币补贴,最多可领取两次补贴共500万港币,企业发债券的成本会降低。还有一个是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在创新科技方面,香港八大院校中有两间大学设置医学院,生物科技方面比较有优势。世界前100名大学有5所香港的大学,说明了人才培训的能力较强。而且香港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能吸引到全世界人才。香港的初创企业里面,有40%是来自香港以外地区,比较多的有美国、英国、法国等。
在国际化方面,很多国家都对香港的法治、投资环境很有信心。所以无论是湾区走出去,还是资金引进来,香港都可以作为对接的桥梁。而香港的很多检测标准是世界公认的,内地质量认证主要是3C。通过CEPA,香港的部分检测标准可以实现对接3C标准。但这个力度还是不够。如果香港可以做更多种类产品的3C认证并能在整个湾区通行,这可以促进将国际产品和投资带进大湾区。
湾区融合———将11市作为整体优势推广到世界
南都:过去一年来,贵局与珠三角兄弟城市的交流接触会否因规划大湾区而变得更频密?
方舜文:去年我们去了江门、深圳,这次去广州、佛山。我们的访问就是让代表们感受到广东科技发展的迅速,这样才能更好利用到香港平台的优势,助力湾区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与广东省的合作已经很多年了,但这次是以全新的方式———就是把大湾区作为一个概念,将11市作为一个整体的优势推广到世界。像去年12月举办的创智营商博览会时,我们就将9个城市的特色向大家介绍,反应非常热烈。以前会和广东省及个别广东城市到其他国家做推广,以后我们则会以大湾区的名义做推广。也就是说,以后贸发局举办的大型交流活动,都会有特别展区来展示湾区优势。到国际上做推广时,也会以三大知名湾区的结合体向大家推介,让大家知道,他们想要的优势在湾区不同城市都能找到,由此成为投资首选之地。
这个月我们将去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做推广,我们还会和广东省讨论下去东南亚,因为要去推广的地方不止是发达国家成熟市场,只要是粤港澳三方觉得是重要市场的,都可以一起去推广。
除了会以大湾区做主体到国外进行推广,接下来,我们还会在科技创新及青年创业方面与湾区其他城市加强合作,主要是在人才交流、人才培训和如何吸引全世界人才方面的合作。
目前,香港在发挥桥梁作用方面已经有不错的成绩。去年香港有820亿美金的对外投资,大部分都来到了内地,同时很多国家希望借助香港的平台走进内地,所以在大湾区背景下香港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
而要和内地真正融合成为一个湾区,关键还是制定更多便利措施,使人流物流资金资讯流自由流动,如果做到这一点,到外推广时吸引力会增强很多。香港去年11月已经和东盟11国签订贸易协议和投资协定,这让香港企业到当地投资更有保障,可以占据更多主导权。大湾区其他城市有兴趣去这些地方投资的企业,也可以借助这个协定获益。
南都: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企业界对此话题关心和讨论最多的是什么?
方舜文: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即将出台,香港企业其实特别关注这件事情。因为这些企业就处于大湾区之中,在珠三角投资的企业也不少,他们都在期待新政策出台带来的机遇。
有一些将企业总部或区域办事处设立在香港的企业,认为自己在湾区范围内,再扩展将会有比较好的基础。而一些中小企业则觉得,相比起“”,湾区的机遇比较实在,可以马上参与到其中且不必走太远。香港的一些商会和领事馆也都非常雀跃,希望政策可以很快出台,再反馈给总公司看怎么可以深化对湾区的投资。很多企业是对湾区再投资很感兴趣的,因为湾区综合实力强,人均G D P高,作为一个消费市场,也是重点开拓的地方。亚洲是世界经济的推动力,其中中国内地市场很重要,大湾区当然是内地市场最富裕的一块。
南都:相较40年前的港人入粤,现在的香港企业到珠三角的投资意愿如何?
方舜文:第二代制造业家族,很少像第一代那样,做一些代工生产之类的。因为珠三角生产成本也高了,所以一些需要密集劳动的产业已经转移到别的地方了。现在他们的投资方向,一定要求有科技创新含量,或者已经转型升级的,另外就是要有设计和品牌,不能是只有基本制造的。不过企业投资还是优先考虑珠三角或东南亚,因为这两个地方和香港邻近,产业链比较成熟。而这也恰好符合粤港澳大湾区要辐射东南亚、南亚的特点。
南都:大湾区建设战略出来后,有无香港企业到内地扩大投资的例子?
方舜文:我知道的是很多香港企业正在科技方面找机会,希望可以做相关投资,特别是养老和生物医药方面。另一部分人正在教育方面寻找投资机会。作为一个整体,湾区在教育方面发展的空间比较大。不止是高等教育,各层次教育都可以有发展机遇。另外也有企业认为在专业人才培训上可以下功夫,特别是管理、制度改革方面的。湾区的企业走向国际,对管理要求会高很多。香港管理方面的专才正在跟不同城市谈设立交换交流计划,希望将香港在管理方面知识带进内地企业。
南都:养老是否向惠州靠近?
方舜文:在惠州和中山,我们都会看看有没有投资机会。一些香港企业已经去到欧洲、日本、美国,这些有老龄化问题的国家,他们有丰富经验、技术、方法,有一整套养老服务的链条、规划,不单纯是产品或服务。这些企业也收购了一些主要的技术、服务、管理方法,准备和内地不同城市做投资和合作。
南都:你们未来工作的重心在哪里?特别是在帮助中小企业找机会和机遇方面。
方舜文:珠三角9市其实发展非常快,首先我们就要了解每一个城市有什么优势,有什么需求。然后我们就配合做优势互补,而不是各干各的。
我们的研究部已做了一系列研究报告,研究每个城市的机遇、优势、痛点,以及走向国际最需要什么。香港和国际上资金要进来这个城市,最大的机遇在哪里。这些报告会给到工作方,让企业去了解。这之后,就是多点来实地考察,比如看看内地养老服务的需求,看看科技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另外,我们也会利用展会、展览等平台,为企业提供接触到全世界买家的机会。去年我们举办33个展会有75万买家,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当湾区产品要走出去时,香港在产品、文化、授权方面都可以提供平台。
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这样的平台,然后我们做一个对接。其实现在很多香港的中小企也变成投资者了,或是有了一定实力,或是想转型升级。我们之所以推介珠三角的科技企业,也是因为这正是香港企业想要投资的对象,内地初创氛围活跃,我们再多做对接,合作会更加深的。
南都:那您对珠三角哪些城市哪些产业印象深刻?
方舜文:对广州生物科技发展印象最深刻,深圳的资讯科技走在前列更是不在话下。其实科技也是多方面,不可能每个方面都去做,也不可能都擅长。香港在科技方面设了四个重点发展方向:生物科技、金融科技、智慧城市、人工智能。所以我们会考察湾区哪些城市在这四方面做得最突出,从而与他们可以有更多的合作。我之所以那么关注生物科技,是因为香港在这方面走得比较前,癌症治疗、生物测试都做得不错。广州有一家生物科技企业,就在香港科技园设了点,合作很好发展也是非常快的。我们当然希望能吸引更多这样的企业过来,同时香港在这些方面的人才和投资也可以进到内地去合作。
南都:对于大湾区内的空港和航运资源的整合,有什么建议?
方舜文:在去年7月1日签署的关于《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里,香港最重要的是“国际”的定位,无论是航运、物流,都以国际化作为定位,,让香港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
过去10年,香港在空运货运全球排第一,航班直达220个城市,这个国际连接力是可以好好利用的。而深圳机场的内地连接力则比香港更强,这方面两者可以产生明显合作。珠海也一样,有保税区,同样可以合作。
我认为做不同模式供应链的合作是香港的重点定位。因为现在国际供应链管理,不是简单地理解为从香港运去广州。现在的国际供应链是,比如我在孟加拉有一些材料,将一部分运去内地生产,一部分再加工运去越南。然后这样东西进入市场的时候,仓储管理如何做到货到不积压,甚至到了销售环节,供应链都可以提供支持。这就是现在国际供应链的需求。也就是说,全世界网络都要打通,管理也要非常数码化,任何一个时间都可以知道需要什么东西,下一站需要如何配套。现在很多人不是自己有厂,而是利用其他厂商的生产力。对于这样供应链管理需求,香港是有全球网络的基础的,但是进到内地的时候,则需要内地物流的配合。将香港国际化优势配合内地优势,辐射影响到不仅仅是湾区11个城市,或将是整个国家甚至是东南亚。
南都:C EPA从2003年到现在,还是存在很多不对等的地方,如何进一步突破?
方舜文:CEPA发展到现在,所有“香港制造”的产品均免税进入内地,至于不同服务业也可以说是完全开放,但开放之余其实也有很多条件限制,包括资格互认、标准认证等方面,因为两地制度不同、标准不同,如果不进行突破,就难以全面落实CEPA给我们带来的优惠。
其实广东在这方面一直都是先行先试。希望大湾区在这方面能有制度上的突破。比如以往只是降低门槛,采取一些与内地企业对等的做法等,现在可以考虑在标准、资讯流通、跨境金融、服务业认证等方面进行突破。
比如现在香港的服务业是可以进入内地,但要经过长时间的考试。比如在具有某种资历、国际资格条件的前提下,可否采用不考试的方式?如果我们还按照以往的程序走,不会走得快,也未必会走得很远。
方舜文的湾区高见:
●在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你可以同时看到国际知名湾区的三种产业优势。所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潜力更大,发展方向更加丰富。
●与广东省的合作已经很多年了,但这次是以全新的方式,就是以大湾区作为一个概念,将11市作为一个整体的优势推广到世界。
●珠三角9市发展非常快,首先我们要先了解每一个城市有什么优势,有什么需求。我们就配合做优势互补,而不是各干各的。
●香港在科技方面设了四个重点发展方向:生物科技、金融科技、智慧城市、人工智能,我们会考察哪些湾区城市在这四方面做得最突出,从而与他们可以有更多的合作。
●其实现在很多香港的中小企也变成投资者了,或是有了一定实力,或是想转型升级。我们之所以推介珠三角的科技企业,也是因为这正是香港企业想要投资的对象。
来源:南都
采写: 黄海珊 李鑫 魏凯
摄影:南都记者 马强
野蛮CEO雷军
作者:席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