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进程里,许多城镇因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当时历史环境的影响,曾有过一段商业兴盛的繁荣史。为了记住这段历史,人们会予以这些城市“小南京”、“小上海”和“小香港”等称谓,用来彰显其城市曾在某一段时期里繁华鼎盛。这些称谓也寄托了当地人的守望和期盼。那么在以前,湖南有哪些城镇被称作“小南京”、“小香港”和“小上海”呢?
浦市,它是湘西的一道静谧而古老的风景,它位于湘西泸溪县南35公里处,它是湘西的四大名镇(浦市、茶峒、里耶、王村)之一。商贸古街、货运码头、古戏楼、会馆、寺庙道观和作坊甚多 。这里曾是通达川黔的重要驿站,也是湘西水陆交通的要冲。浦市镇因军事而立,因商业而兴,曾在明清至民国时期商贾云集,灯火万家,故而被称为湘西的“小南京”。此外,湘西的永顺芙蓉镇(王村)、龙山里耶、凤凰镇竿(现凤凰古城)因水陆交通便利,商业繁盛,也有过“小南京”之称。
洪江古商城位于怀化市洪江区,坐落在沅水、巫水汇合处。它古时的名头很大,有“湘西明珠”、“小南京”、“小重庆”、“西南大都会”的美称,为湖南重要的商贸中心。如今,洪江古城因明清古建筑群保存完好,全国罕见,又被誉为《清明上河图》的活版本。
津市因靠洞庭,水运便利,为湖南六大良港之一,从前是湘鄂边境和九澧流域的中心商埠,自古便是商贾云集。抗战时期,随着武汉等城市的沦陷,洞庭湖水域局势紧张,而津市还能偏安一隅。因此,移民涌入,人口一度达到10万,使得津市商务超过益阳和湖北沙市,一度鼎盛。从而有了“小南京”的美誉。此外,常德市和桃源县的沙坪镇在历史上也曾有过“小南京”之称。
湘潭历史悠久,在明代时,湘潭城因水陆交通便利,商铺云集,绵延十余里,就有“小南京”之称。又因,湘潭县是内地与广州贸易的运转地,是全国四大米市、四大药都之一,富甲全省。王闿运称其为“天下第一壮县”,获得“金湘潭”的雅号。湘潭县的花石镇也因为其显著的地理位置,自古为贸易重镇,也有“小南京”之称。
码市镇,位于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是瑶山古商埠。码市于咸丰年间建集立市。由于紧靠码头,水陆运输便捷。东面是药材、木材、茶叶、桐油等山货的产地;往南,有古道直通“两广”,是丝绸、盐等物资进入内地的必经口岸;往北,水路直通永州、道州,可直抵武汉、上海等地。这里是湘、粤、桂边界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抗日战争期间,长沙沦陷,湖南省民政厅等机构迁入,市场更加繁荣,码市镇时有“小南京”之称。
宁乡县双江口镇位于宁乡县境东北部,湘江支流沩水下游,西接益阳,北临望城,距长沙市区30公里、宁乡县城3公里,紧邻长常高速宁乡互通,石长铁路、金朱公路穿境而过。清代以来,双江口以水运为主,镇共有五条街道,有大小两个水运码头,是宁乡县货物集散必经之地。历史上有“小上海”之称。
黔阳古城位于沅水上游。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环水,素有“小上海”、“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黔阳古城比云南丽江大研古镇早1400年,较凤凰古城也早了将近千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经典诗句就是王昌龄写就于古城的芙蓉楼前。
祁阳县位于湖南省南部、湘江中游,,。境内自然条件优越,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巨大。祁阳名胜众多,风景宜人。位于县城南郊湘江南畔的全国第二大碑林——浯溪,以其丰富的文化古迹和秀丽的自然风光蜚声海内外。古老的祁阳城,每到夜幕降临,街市上便华灯初上,像南京、上海一样,千盏万盏,灿若繁星,人称“小上海”。
唐宋时期渌口商业就很发达,民国32年有店铺529家、,有大小码头15座、,有船只130多条,民间有“一总工,二总谷,三至六总红绿布,七八总瓷器铺”的说法,有“小上海”之称。
黄丰桥镇位于湖南省攸县东乡,东连柏市镇,南邻酒埠江镇,西接湖南坳乡,北与高枧镇相连。黄丰桥镇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如今还有近60家煤炭企业,年产煤量近400万吨,煤炭产业已经成为该县的支柱经济。去年该镇财政总收入达到2.9亿元,也是唯一一个财政总收入上亿元的镇,当之无愧的株洲最富裕镇。现在的黄丰桥镇,小别墅处处可见,被外人称为攸县“小香港”。
地处湘南南岭的三十六湾矿区坐落在郴州市临武县境内,湘江支流穿行而过。被誉为“国宝”的香花石即是此地特产,拥有锡、钨、铅、铜、锢等9类22种矿产。2008年之前,该矿区每年可以为临武县财政贡献一亿元,占全县三分之一,也因此,三十六湾一度被人称为“临武的小香港”。
靖港原名芦江,又称沩港,地处湘江西岸,东望铜官,昔为天然良港,商贾云集,素有 “小汉口”之美称。尽管经历岁月的冲刷,这里古街、古民居、古庙仍保存较为完好。如今看似安静典雅的靖港古镇,其实是曾经的商业金融中心,创造了无数个望城第一:第一个设立国外轮船票代售点、第一个邮局、第一个警察分所、第一家机械大米厂——兴记米厂、第一盏电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