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加入战争序列的年代并不久远。实际上,早期手表曾是女士的专属配饰,绅士们则偏爱怀表。但在实用至上的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士兵们厌倦了反复掏出笨拙的怀表,于是军用手表呼之欲出。
战争是检验装备的天然舞台。1880年,德军将手表列为标准装备。一战爆发后,军用手表开始蓬勃发展。为了适应恶劣的战场环境,它开始拥有坚固抗碎的表面,兼具防尘防水的本领。在幽暗黑夜的战壕里,可自发光的手表也开始出现。早期的发光涂料是放射性元素镭,佩戴手表的士兵有致癌危险。即便如此,这也总好过贻误战机而丢掉性命。为了防止在黑夜中成为敌军目标,工程师们又为自发光手表加上了金属护盖。
此时,军用手表还是较为稀缺的“贵族装备”,大多出现在海、空军等特殊部队和陆战指挥官手中。手表的实用性彻底打败了老旧的怀表。军用手表在战后自然而然地风行世界,甚至成为了战争英雄的象征。
航空表的盛行,是军用手表的又一个创举。早期的飞行器缺乏定位设备,具备飞行滑尺的航空表应运而生。1927年,查尔斯·连拔使用飞行腕表成功完成了人类首次飞跃大西洋的壮举。
军用手表的发展脉络循着战争的节奏而延伸。在一战中初露锋芒的军表,迎来了二战期间发展的黄金期。这场战争中,德军以闪击战横行欧洲大陆,全新理念颠覆了人类对于战争的认识,长距离奔袭的铁甲战车、功能全面的高空战机、神出鬼没的深海潜艇……但这一切终究只是冰冷的战争机器,倘若无法精准地掌控时间,终究还是一地一域各自为战的散兵游勇。
在计时装备尚不发达的当时,军表便是将士们赖以生存的战斗装备。我们无法想象空中打击误差半小时或者是炮火支援迟到5分钟的代价,无线电和军表理所当然成为左右战局的利器。
战争催生变革,军用手表的多样化趋势于此时萌发。高手云集的德国空军偏爱国产航空表,其旋转表框计时的设计理念至今仍是业界典范。与此同时,服务于海战的潜水表也开始诞生。20世纪30年代中期,意大利造出首款潜水表。这款军表在1941年蛙人部队偷袭亚历山大港的行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英国政府也在二战期间制定了军用手表的标准,也就是知名的W.W.W标准(Watches Wristlet Waterproof),意即军用表必须是防水的腕表。
一只经得起战场恶劣环境蹂躏的军表,才是一只好军表。轴心国层出不穷的优秀腕表令盟军倍感压力,他们意识到:一块可靠耐用的军表足以决定战争走向。美军的A-11型军表打破了这个僵局,它经济耐用、利于量产,不仅被美军各兵种广泛采用,在各国盟军中也获得了认可,被誉为“打赢二战的经典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