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端钢铁产品的差距有多大?我们做了一些研究。”钢铁研究总院副院长杜挽生做了如下分类比较。
在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关键用钢方面,我国亟待开发高端品种。目前,从用量上看,我国90%的海洋装备用钢都可以自给,但从品种规格上看,占牌号数量70%的高端海洋装备用钢,要么尚属空白,要么严重依赖进口。(见表1)
在航空(航天)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用高温合金方面,我国仍处于跟跑阶段。不过,客观上讲,我国高温合金的研制和生产水平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正在拉近。(见表2)。
在新型高铁和城市轨道用钢方面,我国发展并不均衡。当前,我国动车组整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并跑或领跑地位,但在轮对、转向架以及变速箱等关键技术中的关键材料生产上整体仍然处于跟跑或并跑阶段。其中,我国高速车轮应用时间较短,研究和开发起步也较晚,借鉴、吸收和再创新的过程也短,原始创新的沉淀和应用数据的积累少,仍部分依赖进口;就高速车轴而言,国内动车组车轴主要依赖进口,在动车组车轴技术要求、材料技术标准等方面缺乏系统的技术储备;就高速轴承来说,国内主机厂生产的动车组所用的轴箱轴承品牌均为欧洲、日本的,我国真空脱气轴承钢冶金质量的稳定性和疲劳寿命与国外高品质真空脱气钢(高铁轴承用钢)存在一定差距。
在大型飞机结构性关键部件用钢方面,我国整体水平基本上可以满足国防军工、装备制造、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大型飞机结构性关键钢铁材料领域处于跟跑状态;在高性能理论设计和计算、广度和深度研究、先进设备生产、工艺参数优化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努力。
“高端装备用钢铁材料关乎社会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关乎我国工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关乎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关乎我国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必须尽快取得突破,补上短板。”杜挽生表示。
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孕育新需求
“我国已经进入到关键基础钢铁材料发展的关键阶段,但部分高品质特殊钢仍依赖进口,受制于人。从紧迫性上讲,世界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发生新变化,对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形成了新的压力。当前,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孕育着新的突破,可以说,我国企业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任务十分艰巨。”杜挽生说。
他认为,能源、交通、航空、海洋工程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700℃超超临界电站、高铁、民用航空、高端汽车、深海工程等领域的发展,都将是我国高端装备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根据我们的研究,未来,超大输量管线钢和第二、第三代汽车钢的需求量将大幅增加。”(见表3)杜挽生介绍。
来源:中国冶金报社
欢迎关注“泰科钢铁”公众号,我们提供钢铁行业各类技术、产品宣传推广服务,技术交流、行业咨询、商务合作请加小编微信:iteche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