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
张艺谋的“高考”成绩宣布了!
一场惊艳世界的
灯光秀焰火表演
《有朋自远方来》
在青岛完美落幕!
这场演出
张艺谋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
360度球形3D屏幕,
还有环形海上舞台。
空中烟花燃放,
及城市灯光表演。
以天为幕,以海为台,以城为景。
这波操作还是第一次看见!
美轮美奂的灯光里,
舞蹈演员甩起古韵水袖,
我泱泱大国的古韵雅致淋漓尽显。
如此震撼的视听盛宴,
张艺谋的“高考”完美ENDING 。
张艺谋,
你又给中国人长脸了!
如果不是因为一本乱七八糟的相簿,
中国电影就少了一个天才。
1950年出生在西安的张艺谋,
初中毕业后就插队到农村,
后来又咸阳国棉八厂做工人。
期间,
他喜欢上了摄影,
没事儿就爱拍一些奇怪的照片。
等到28岁那年,
中国恢复了高考,
不甘心一辈子当工人的张艺谋,
把自己的摄影作品做成相簿,
寄给了当时的教育部长,
最后以超龄6岁破格考入了
北京电影学院学摄影。
刚毕业时,
他在剧组里做摄影师,
3年后凭借《黄土地》
拿到了当年的金鸡奖最佳摄影。
黄土地电影截图
再三年后,他又以演员的身份,
出演电影《老井》,
拿下了1988年金鸡奖跟百花奖的影帝,
东京电影节最佳男演员。
吴天明导演生拉硬拽,出演了《老井》里的孙旺泉
有人说张艺谋是天才,
一通百通,
好像注定做什么都会成功,
但更可怕的是天才比你还努力,
他们每做一件事,
都要做到极致。
何况,
张艺谋还有更大的好奇心。
1987年,
在西安电影制片厂做导演张艺谋找到莫言,
说要改编他的小说,
拍成电影。
莫言听完立马同意了,
心满意足地拿了800块版权费,
兴奋得整夜没睡。
谁敢想到,
一年后,
张艺谋凭借电影《红高粱》
斩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25年后,
写《红高粱》的莫言,
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其实,
1988年的《红高梁》
是他第一次当电影导演,
没想到第一部作品就拿到国际大奖。
张艺谋回忆说,
“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借西服。”
留学生们给他凑了上衣、西裤、皮鞋,
三种不同颜色,
张艺谋穿着它们上了领奖台。
当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你们给我这个奖,
意味着我和我的伙伴们可以拍出更多、
更好的中国电影。
当时就是这样一个心态,
觉得这是一个开始,
这下子要好好干了。
柏林电影节只是开始,
之后他更像开了挂似的,
《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等电影
在国际上拿奖拿到手软。
他的电影是让世界认识中国的一支万花筒。
他运用大红色的灯笼,
从“点灯”到“封灯”,
影射主角人生走向绝望。
《大红灯笼高高挂》
拍摄《活着》时,
引入了富有自己家乡色彩的皮影戏和老腔,
来烘托故事的苍凉。
《英雄》里,他用三段叙事、三种颜色,
诠释出内心的武侠情节。
可一面是国外的赞美,
另一面是国内的批评。
张艺谋早起的文艺片,
被概括成“出卖民族、出卖中国人,
以取悦外国评委及观众”
面对脏水,他一言不发,
但对于电影,
他总是能连续说上十几个小时。
张艺谋说,
自己身上总有一股劲儿,
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很专注,
一旦钻进去,就出不来了。
《菊豆》剧照
没想到,
拿奖无数的他刚被奉为“国师”,
低谷说来就来了。
《幸福时光》上映,
口碑与票房都跌到谷底,
昔日的票房神话变成了“票房毒药”和“江郎才尽”。
《幸福时光》剧照
人在面临逆境时,
大多会抱怨这个世界,
少有人想改造自己,除了张艺谋。
面对国产电影逐渐被好莱坞大片围剿的危机,
拍文艺片出身的张艺谋决定
拍摄自己的第一部商业电影《英雄》。
消息一出,
又是铺天盖地的冷嘲热讽。
中国人笑了:
这人又要拍农村土老冒的故事了。
外国人唱衰:
中国电影,赚不到钱。
每一次变革,
注定会引来争议,
如果因此就放弃,
那你注定是个loser。
最后,《英雄》的出现,
直接秒杀掉当时一众香港电影。
内地2.5亿票房,
全球票房1.77亿美元,
创下中国电影全球票房最高纪录。
同时被《时代周刊》评为
2004年全球十大佳片第一。
它带领国产电影正式走进“大片时代”,
更在之后的十几年里,
在国际影坛上攻下属于中国电影的一席之地。
《十面埋伏》剧照
《金陵十三钗》
《长城》剧照
即使一直被烂片,
一直被江郎才尽,
一直被围攻,
也依旧一直努力着,
一直奋斗,永远散发光芒。
张艺谋从来都不是隐士,
他是旗手。
每次别人问他要拍什么样的电影
他都这样回答:
讲故事,但不要取宠于年轻人。
正在拍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他说:
你不要去取宠年轻人,
不要假装年轻人,
那样的电影出来什么都不是,
就是要做你自己喜欢的东西。
当然,
电影有本质的一条,
就是电影始终是关于人的故事。
九零后、零零后,
也是人,也是观众。
你永远记住,
关于人的故事讲好了,
打动了人,
年轻人就一定会喜欢。
如果说前20年,
张艺谋是和电影互相联结,
那么十年前的8月8号,
这个名字将从此和“中国”紧紧连在一起。
2008年奥运会导演组公开招标,
张艺谋团队击败李安、陈凯歌等12个团队,
成为总导演。
当时有人采访问他,
作为一个电影导演,
第一次接下这么大的活儿,
你不怕吗?
他怕。
演砸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他不会问,
也不敢问,他只知道,
“你一生可以拍很多电影,
你一生只有一次奥运会。”
虽然早已是影坛老司机,
还在4年前执导了雅典奥运会的北京8分钟。
但组建新团队,开幕式的首次策划,
还是让他们一度迷失了方向,数次崩溃。
上百个创意方案交上去又被否决,
他总是挑剔,还差一点,
总是在坚持,某种坚持。
虽然是众人眼里高高在上的“总导演”
却事无巨细地像个场务。
参与所有大大小小的会议和决策。
为了确保所有细节不出错,
他离开了又跑回办公室,
一遍一遍检查较对。
和他共事过的人都说
他们从没见过张艺谋打哈欠,
他好像天生没有那个功能。
连轴转几十个小时,
也只是眼睛有点红血丝,
像24小时都打了鸡血。
好在,
一切的努力终于收获了回报。
2008年夏天,
那场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让全世界人们领略了中国式的浪漫。
中国8.4亿观众收看了这场演出,
成为中国史上收视率最高的转播。
美国电视收视率18.6%,
创下非美国举办奥运会最高收视人数记录。
这一场华丽盛大的开幕式
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在外媒评价里出现最多的词就是:
奇迹。
张艺谋终于成为了中国人的“英雄”。
那天的北京8分钟,
不知道又看哭了多少中国人。
在张艺谋看来,
大型表演活动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影响力,
意义重大。
尤其全球转播的奥运会庆典,
展现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创造,
还有国民的精神面貌,
其观众规模和全球影响力
远远超过任何一部电影。
也有人会问
不是没有别人,
而是交给张艺谋放心,
因为他太中国了。
从文艺片导演、到商业片票房神话、
大型国家艺术,再到剧场演出,
他把中国之美浓缩在一帧帧影像里,
一次次刷新世界对我们的认识。
《印象西湖》
14年前,
雅典奥运会闭幕式,
我们终于开始自信地,
向这个世界展现中国的未来。
14年后,
平昌冬奥会闭幕式,
张艺谋用崭新的视角,
演绎了惊艳的北京8分钟。
2年前的杭州,
他让世人看到了不一样的《天鹅湖》。
2年后的青岛,
他让这座海滨城市
熠熠生辉,璀璨世界!
今天,
68岁张艺谋
早已不是三十年前天才少年,
他却没有英雄迟暮,
只是每一次都在聚光灯下沉默转身,
继续探路。
生命就像一场冒险,
走得最远的人常是勇者,
成功,
是拼到最后一刻的奖赏。
来源:开始吧(kaishizhongchou)、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徐剑梅)、YOKA生活
推荐四个不错的微信公众号:
财经听潮(ID:tczjhzmx)
正商纵横(ID:zszh88)政经瞭望(ID:qtzl3721)财经要情(ID:caijingyao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