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

如果没有香港,你我的青春会多么无趣

2021-12-20 08:10:35

1、


小米找了梁朝伟,代言新出的Note 2。


在新闻发布会上,雷军问梁朝伟,小米Note 2像他的哪部电影。


梁朝伟拿着话筒,歪着脑袋想了想说,“一面像一代宗师,一面像花样年华”。



这句话的机智之处在于呼应了小米的宣传语,“一面瞬间,一面永恒;一面科技,一面艺术。”


明明只是一个套路,但梁朝伟说起来,仍然是一脸标志性的深沉,忧郁和诚恳。


TVC里,梁朝伟又用同样的诚恳对着镜头说,“就像经典的冰山理论,第一眼看到的美,只是全部创作的八分之一。”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生出无限的感慨。


一方是香港电影乃至香港流行文化最标志性的icon人物,另一方是大陆最有代表性的本土企业——与其说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商业合作,我更愿意看成是关于香港的一个隐喻:终于,香港无缝地融入了整个中国的大版图里。


2、


这样的感慨,最近我一直有。


比如看电影《煎饼侠》和《捉妖记》的时候,我就看得有点小小的激动,因为在这两部片子里面,我同样也隐隐地看到了香港的影子。


你看,《煎饼侠》虽然是大陆班底打造,但是其中的笑料和举重若轻的调侃,乃至无厘头的片名都能看到星爷的影响,只是没有那么丧心病狂地放肆而已。而片尾古惑仔四人组的登场,更是在一瞬间点燃了无数人的集体记忆。


《捉妖记》也透着港产片的神韵,乃至片尾喜气洋洋的背景音乐,都让人想起经典的香港贺岁片——《捉妖记》原本是定在贺岁档上演的。后来查了一下,导演许诚毅和编剧袁锦麟都是香港电影人,可以说是一部香港制造。


两部片子里都有的吴君如和曾志伟,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脸谱式的人物,他们的每一个表情都写着香港两个字。


那都是我们曾经无比熟悉的香港电影元素,却如此奇妙地出现在了大陆的电影里。


香港电影人的大举北上其实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早在2002年,张艺谋拍英雄的时候,就请来了梁朝伟和张曼玉。


可是之前的磨合多多少少显得生硬。但在《煎饼侠》和《捉妖记》里,你可以看到香港的电影历史、电影经验已经和大陆资本、大陆演员毫无痕迹地结合在了一起,产生了一种成熟的华语电影的新形态。


3、


香港这个词,对于大陆70后和80后这一代人的特殊意义无需多言。


在这一代人价值观塑造最重要的青春期,大陆的流行文化才刚刚萌芽,还是一片空白,没有成熟的造星机制,没有成型的流行文化产业,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更是寥寥无几。


是香港,当然还有台湾,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精神产品。


那些或励志或抒情的粤语歌,那些带着家常温度的TVB台词,那些无厘头的港产喜剧,曾经慰藉过无数人的青春。粤语文化,曾经定义过我们对中文的审美。


后来有机会去了香港,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去探寻那些在我们的脑海里已经无比熟悉的地名——旺角,油麻地,尖沙咀,天后,红磡,还有重庆大厦里不存在的森林。


不夸张地说,对于大陆的70后和80后这一代人来说,香港就像是我们的流行文化奶娘。难以想象如果没有香港,我们的青春会是多么寂寥无趣。


在香港电影最鼎盛的八九十年代,香港每年的电影产量高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好莱坞。但香港创造的奇迹不仅仅只有电影和流行文化。


它的面积只有10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的六分之一,而其中80%以上是山地和荒野,已经开发的地区只有100多平方公里,还没有北京的三环大。可就是这么一块弹丸之地,城市竞争力长期排名世界前列,创造过傲视全球的经济和流行文化,诞生的富豪数量超过大多数国家。


香港还曾经是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的主要力量。世界上的唐人街,在许多年时间里香港人都是最主要的移民,所以今天英语里很多和中国文化相关的词汇都来源于粤语。


大陆人到了纽约的中国城,可能会觉得不太像大陆城市的感觉,可是再到香港街头走走就明白了,其实所谓中国城更确切的叫法应该是香港城,从街上商铺的摆设,房屋的格局,乃至街巷的面貌,都是早期香港移民按照香港的记忆重建起来的。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好奇过,这么小的香港为什么能够创造出这些神迹?


4、


这个问题,只要到过香港,看一看街头巷尾普通香港人的生存状态,就差不多能找到答案了。香港人似乎永远在忙碌,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疯狂运转,而且对时间、空间以及一切资源的利用都效率惊人。


香港的茶餐厅和小饭店里,几平方米的小铺面,但打开菜单上面却能有几十种粉面粥菜外加几十种糖水甜品可以选择,因为香港人会把有限的几种原料排列组合,变出上百种花样。


如果你观察一下,还会发现服务员干活的速度相当于北京上海的四五倍,他们高速精确地运转。就连点单时他们都不舍得浪费时间多写一个字,所有四个字以上的菜名一定会被精简成两个字,比如把沙爹牛肉炒河粉叫成沙牛,雪菜汤米粉则变成了雪米。


店里你也很少能看见无所事事拿着手机的食客。我曾经好几次在吃饭时停下来看手机,每次都是不到30秒钟服务员就过来收盘子,他们觉得我既然停了下来就一定是吃完了,因为香港人不会有这样的闲暇。


香港人最喜欢说“食得咸鱼抵得渴”,意思是既然你要吃咸鱼,就不要计较咸味太重让自己口渴。这是标准的香港式生存智慧,不抱怨,一切靠自己。


每行每业的人都这样拼命地运转,所以香港演员一辈子往往能拍上百部电影,再大的明星也不例外。


香港流行文化的辉煌,就是这样铸下的。


5、


王家卫的《阿飞正传》里,张国荣扮演的旭仔说,“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可以一直地飞呀飞,飞得累了就在风中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可以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时候……”


香港人就像这种鸟,一辈子勤勤恳恳工作,永远在奔跑,永远在飞。香港曾经创下过的所有奇迹,都来自于每一个香港人这样的拼命。


梁朝伟也曾经是这样一只无脚鸟。最疯狂的时候,他曾经一年里拍了七八部连续剧。后来他飞遍了世界,不但拿下五个金像奖三个金马奖,还成了戛纳影帝。


而现在,他比以往更加深度地融入了内地人的文化世界里,虽然他几年才发一条微博,接的电影也不多。但他给我们的距离感,已经没有那么遥远。


整个时代都在变。大陆的流行文化产业,从对香港和台湾的模仿中起步,慢慢地开始成熟。大陆和香港,大陆和台湾,两岸三地的流行文化之间的界限也在逐渐模糊。


很多时候,一个艺人、一部电影上的地域标签已经不再明显。比如霍建华,演艺事业几乎完全在大陆,但他其实是个台湾人。比如邓紫棋,虽然是个香港歌手,但她身上上海的成分比香港更重,而且还是参加了大陆电视台的节目才红起来的。更不用说一部大陆电影里,有多少来自香港和台湾的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


一个全新的华语流行文化圈已经成型了。


就好像《志明和春娇》里,余文乐和杨千嬅这两个香港青年还是在香港街头抽着烟谈着爱。转眼两年之后的《春娇与志明》,他们就转战到了北京,分别邂逅了徐峥和杨幂。


时代变化之快,激动人心,永远超越你我的想象力。



点击阅读原文

可以抢先预约梁朝伟同款小米Note 2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