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主页
交流成果
行业新闻
最新动态
健康路上有家钟表店,八旬店主为“分秒不差”坚守了六十年
2020-09-06 11:22:59
钟表,曾经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随着手机的普及,人们已习惯用手机看时间。钟表已失去了其作为计时必需品的功能,更多成为装饰物。在海门街头,也很少看到修表的老师傅了。但在健康路上,至今还留存着这么一家钟表维修小店。,可仍时常与孙子一同守着这个小店。
一个甲子的坚守,只为分秒不差
无论多老的钟表,到他手里都能让时间重新“流动”,找不到表的配件,,虽然头发花白但耳聪目明,他大半生的时间在修复“时间”,也与修表结下一生情缘。
10多岁当学徒转益多师
在一张长桌上,,在昏黄的灯光下用镊子夹起一颗微不可见的零件放入表盘,他手中拿着镊子,在细如发丝的手表游丝间晃动,摆弄着手表中的零件。不一会儿,这块手表的零件更换完毕,吴师傅再对手表指针重新定位、粘胶、表盖复位、对时。
“当当当……”金色钟摆摇晃,红褐色落地钟敲了10下。一个30多平方米的小店内,放了两只落地钟、一直挂钟,4只三五牌座钟放在桌上,一个个零散的手表零件被扣在玻璃罩子下。
时光,仿佛在这里倒转,在市井味中跳出一缕诗意。
说起和钟表结缘,,那还是1947年,他10多岁的时候,为了生计,去常熟跟姐夫学修钟表,当学徒。“当时姐夫还会补牙,我还跟人学了照相。但我不喜欢补牙,也不喜欢照相,就喜欢修钟表。现在想起来,如果做个牙医可能更吃香,可我不后悔。。
学徒可不是那么好当的,早晨4点,,边学边修。“学修钟表一定要细心,在那个年代,很多手表零件都要我们手工加工,坏了也可以仿制。例如弹簧不能太短也不能太软,发条断了可以接上去等等,连表匙都要我们自己做的。”他回忆道,比如断了一个齿就要补一个齿,齿太细,要在放大镜下小心翼翼地做。稍有不慎,把齿轮弄断了,又得重新修理。还有就是手表里的轴,得用类似铅笔芯粗细的钢丝,一点一点地磨细,稍不留意就断了。
慢慢地,他熟悉了钟表的结构、工作原理,逐渐掌握一些修表技术。姐夫告诉他,修表最难的是整理游丝,游丝是调节钟表快慢的重要部件,能整理游丝就等于学会了修表。它太小了,劲大了变了别的方向,劲小了它过不去,很多人开始学的时候,都是焦头烂额,一筹莫展。,丝毫不敢怠慢,眼睛盯着表盘,一点一点地摆弄着群蛇一样乱舞的游丝。终于,游丝在他手里变得驯服了,他娴熟地调动着它们,让它们去这儿去那儿。
,还去其他钟表店看老师傅如何修钟表。,订了娃娃亲,因此对丈夫的事情十分了解。她接口道:“有一家老钟表店的老师傅手艺很好,他还有车床,会自己做零件。,可人家怎么会无缘无故给你看如何修钟表呢?他就给人家端茶倒水,老师傅也很喜欢这个年轻人,他那时又很胖,老师傅喊他‘小胖子’,让他看自己如何修钟表。,小小的表里却暗藏乾坤,每个精密零件对钟表匠来说都是挑战。
修表的都是些什么人呢?,渔民、,挂的都是怀表,是日本货。“有‘工字轮’表、‘铁丝马’表,还有的是银壳子表,很值钱。”他点头道。修一块手表要1.5元。“刚开始修钟表,我还不熟练,有的钟表要修1个多小时,有的要修两三个小时。。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怕苦也不怕难。
。一个冬天的下午,一位渔民拿着怀表匆匆赶过来,凝眉道:“怀表的表把脱落了,能不能修一下?,点点头道:“没问题。”渔民望了望这个年轻人,加了一句:“我要得比较急——明天要开船,我明天一大早就要来拿的,能赶得及吗?,答应了。
答应顾客的就要做到。吃完晚饭,他就坐在灯下,用放大镜照着,开始修表。经过检查,他发现是拉档坏了。“以我那时候的水平,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修好的。”他微笑道。,不修好这个表就不休息。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冬天的深夜格外冷,,也不觉得累。终于,表把修好了!他高兴极了,一看表,已经凌晨3点了。
白手起家开店后来居上
出师后,,打算自己开一爿钟表修理店。他的父亲将自家种的麻卖掉,。,购买工具和零件。,意思是大家都来。”龚启芳说。
“那个年代,海门的经济不如江南,有钟表的人家不多,一个月收入才20几块钱。。“当时,海门有4家钟表店,每家店的老师傅资历都比他深,因此大家都不服气,认为他年纪小,怎么也能开钟表店。”龚启芳补充道。但是很快地,大家都对这个小伙子刮目相看。原来,,就像接受一项重要使命。“顾客们都说,外面学的手艺到底不同。”对此,龚启芳说起来很是骄傲。
而且正如欧阳修在《卖油翁》中说“我亦无他,唯手熟尔”那样,:“钟表见识得越多,修表的技术熟练了,自然本领越来越好。”
随着口碑的树立,大来钟表店里生意兴隆。到了1955年,,每个月能赚100多块钱。1956年,政府开展合作化,将手工艺行业私人店铺收归集体。工商业部门领导邀请海门钟表店的负责人们开会,要给钟表店排号。“谁排第一号?”见4个老师傅都不吭声,:“我们店里排第一号!”结果也没有人反对,,成了当时海门街上修钟表技术最好的师傅。
,他不仅会修钟表,还会把手表改得更漂亮。“那时候的手表都是短三针的,有的顾客喜欢长三针,。”龚启芳笑道。
原来,闹钟从短三针改进为长三针,这是闹钟技术上一大创新。1955年前,传统的国产机械闹钟均是短三针款式。短三针闹钟结构主要是时针、分针的轮轴轴心都在闹钟中心,秒针轮轴和闹盘的轴芯各偏一边。1955年6月,中国钟厂工程师阮顺发参照手表长三针的结构原理,精心设计出走闹用一根法条驱动钟机结构的我国第一只时针、分针、秒针的轮轴在同一轴心上的长三针背铃闹钟。
“那个年代大家一般戴‘斯大林’等牌子的手表,老师、干部戴的多,怀表很少见了。至于钟,学校、机关所用的公家的钟比较常见,很少有私人来修钟的。,“店里人也多起来,有10多个钟表匠,我也开始带学徒,每天总有二三十个客人光顾。”
他感慨道:“到了1958年的时候,国产钟表越来越多,什么‘五八型’‘七一二零型’‘六一一型’等等,老上海牌手表质量很好。”
1985年9月,、个体劳协主办钟表修理技术培训班,。1985年、1986年,。
1985年,。“那个时候手表属于‘三转一响’中的‘三转’之一,手表开始普及。除了上海牌、钻石牌手表,还有中山牌、苏州牌手表,都是国产的。”他笑着说。1988年左右,,自己开了一家钟表修理店。“那时候钟也多起来了,大家开始用国产的钻石牌闹钟,而不是以前日本进口的三鼎钟。”他望望桌上的老钟,就像看一个心爱的孩子,“上海三五牌的老钟,现在很多人都不会修了。”
一手绝活传给亲孙子
20世纪90年代,随着手机在市场上的出现,手表业受到威胁。尤其是2000年以后,随着手机普及,使用钟表的人越来越少。“钟表行业没落了。。此外,电子表的风行,也让钟表维修师傅们“英雄无用武之地”,现在修表业务主要是换个电池,或者保养手表——擦洗、加油。
即便如此,。他重视每一名前来修钟表的客人,热情服务加上娴熟技艺,让这家老店一直维持着。
:“直到最近5年,戴手表的人多起来了,大家又开始用机械表。现在修表这个行当,年轻人基本上都不愿意干。”不过,,孙子吴松松愿意学修表,把老手艺传承下去。2010年,。
他说,做修表这一行不仅要有机械方面的天赋,而且还要有坐得住的耐力,成为一个合格的钟表师傅,需要长时间的磨练。他打个比方,修理一块手表就像为病人做手术一样,坐在那里,一动也不能动,甚至连身体都不能倾斜,直到整块手表的修理完成。
“手表最怕两个,一个进水、一个破损。”龚启芳也是行家。,对钟表匠来说,修表最常见的问题可能是手表进水后,机芯零件上产生的水锈,影响了手表的“走”针。但是,一块拇指大的手表里有100个左右的零件,最小的零件“身材”甚至比蚂蚁还小。在安装或拆卸时,一不留神,零件就容易折断,所以“手感”对一个钟表匠来说很重要。“练习手感的办法只有一个。把机芯的结构记在脑子里,反复的拆卸和安装机芯3个月才能熟练。,每拆卸和安装一次,往往就要花上1个多小时。
如今,随着孙子手艺的日渐成熟,。
“现在的手表功能多,还有日历,更复杂了,都是松松修的。,现在每天有20多个顾客。他们的店在海门也挺出名,有的顾客是在网络上问了网友才知道健康路上的钟表店的,可以说是慕名前来。
修好了的手表,在准时地走着,人生,也和时间一起坚定地走着……
相关推荐
健康路上有家钟表店,八旬店主为“分秒不差”坚守了六十年
2020-09-06 11:22:59
电改来了 以后电表或许走得不这么快了
2022-05-07 09:31:06
当年这些响当当的福州老品牌,认得5个以上的都是老福州!
2022-01-18 16:56:48
【不插电表白墙】我主动来找你 是因为我太喜欢你 我已经不主动找你 因为你每一句回复都敷衍得那么不走心 不是不喜欢你了 只是不……
2022-04-27 14:02:00
精工表换电池多少钱?这篇文章让你不再疑惑
2020-10-01 08:02:21
【不插电表白墙】工大的同学们,你们走了,连老天都舍不得你们,忍不住为你们流泪.八连再见
2021-04-08 14:53:05
【不插电表白墙】我喜欢的人走了 Rest In Peace 老查我爱你
2020-11-15 13:24:15
5类不同年龄应该注意的穿搭细节
2020-07-19 16:43:35
【不插电表白墙】其实晚上唱的歌都是给你听的,不知你听后会什么感觉......
2020-11-30 06:35:06
【不插电表白墙】那个最后上台去摔人的银衣学长,虽然不知道你叫什么,但是我喜欢你!
2021-03-05 15:07:15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腕表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