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有留言功能了。
文︱方张接
F1.
有时候,是双眼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过去的这个周末,在香港参观了15万单价的刚需入门级楼盘和150万单价的顶级豪宅之后,才确认传说中高不可攀的香港楼市是真的。
F2.
这个看似挑战我们心理极限的豪宅项目,位于香港聂歌信山最高处。其中一套去年已经以13.99亿的总价成交。剩余房源目前的销售单价在150万左右。
这差不多算得上是全宇宙在售的最贵豪宅。其实,并非产品本身有多壕,一对一单挑的话,产品本身甚至还未必拼得过杭州的很多豪宅。这完全是特殊供求关系下的产物。
F3.
最贵豪宅诞生的背后,是香港房价已经连续上涨25个月的事实。而连涨25个月的背后,是香港土地供应的捉襟见肘。
一个真正寸土寸金的城市,一个需要填海造地的城市,只要是套房子就会是稀缺品,更别说豪宅。这也为我们判断其它任何一个城市的楼市前景,提供了常规的视角。
决定一个城市房价能走多远的,不是临时性的限制政策,而是这个城市长期的人口吸附力和土地腾挪空间。
F4.
当然,别忘了,香港也是崩过盘的。
香港房价1997年10月达到巅峰,之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开始暴跌,1999年小幅反弹,随后的2000年一直到2003年再度持续下跌,房价普遍腰斩甚至跌幅超过七成。
惨痛的历史并没有过去多久,如今香港房价已经再次站在了历史高峰,并已经是1997年高峰的两倍以上。今年香港的新房均价已经在20万港元,单价15万港币的楼盘,还只是刚需入门级的。
F5.
今天,在杭州,我们也在小心翼翼地讨论着杭州的房价有没有到顶,担心着有没有泡沫,害怕着会不会崩盘。
房地产市场必然是有周期的。万一碰到「黑天鹅事件」,房地产调整周期会更深更长更痛苦。上一轮杭州楼市的调整也不算轻微。今天杭州房地产市场的强势,也与2010年之后连续五年的横盘调整不无关系。所谓「横有多长,竖有多高」,如果以「时间换空间」去理解也不无道理。
问题是我们能够先知先觉躲避周期吗?人性的贪婪决定了,大多数人是躲不过去的。
因此,只能祈望国运昌盛。也只能选择相信,即便调整周期来临,也只不过是以时间换空间,还会有下一个风口来拯救我们。
F6.
1997年到2003年,香港楼市最低潮时,催生了超过10万名「负资产」人群。所谓「负资产」,就是房子本身的实际价值,已经跌破了银行的借款。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加之当时有些居民因为失业无法正常还贷,银行收走房子,导致负资产家庭跳楼的极端惨剧真实发生。
如果他们能熬到今天,香港还会多一些数千万房屋资产的家庭。
F7.
由此可见,任何时候都不要过度透支家庭的购买力。
比如眼下的杭州,不少人都在用足各种信用贷、抵押贷。我们今天只关心能不能摇到号,能不能买到房子,但房子是要钱的,别忘了对还款能力做正确的评估。
写于京杭大运河畔
2018年5月21日12:58
主编︱张飞天 编辑︱邹虹 设计︱陈燕丹
版式︱佛跳墙 商务︱刘恋 出品︱细嗅Snif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