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願景建議,容許私人界別集合業權分散的新界土地發展,但須預留部分土地作公共用途。 資料圖片
香港願景表示,地產商現擁有超過1,000公頃的新界農地,大部分業權分散,單靠收回土地條例發展效果有限,而且必須將土地撥作公共用途;同時條例亦可能面對法律挑戰,過去曾有例子被入稟司法覆核,認為需有其他方式,解決條例無法處理的發展問題。
香港願景建議政府實施「土地調整計劃」,採取以公私營合作模式,容許私人界別集合業權分散的新界土地,向政府提交土地調整建議書,擬定規劃方案並提供技術評估等,政府接納建議後,需預留部分土地作公共用途,並由政府負責興建基建、公共空間及社區設施,其餘土地則由私人界別發展。
香港願景又建議在短期內成立「公私營合作統籌辦事處」,負責接收和初步評估公私營合作建議書,一站式處理和協調政府部門對項目的意見,以縮短整體發展時間。長遠應研究和制定法律條文、籌備成立「公私營合作管理局」,負責監管和檢討公私營合作項目的成效。
緩中短期供應 省大規模收地
香港願景指出,「土地調整計劃」在德國、日本等地實施多年,認為可於中短期內紓緩可發展土地供應不足的情況,並鼓勵小業主和非政府團體發展土地,並提升土地發展容量。私人發展商可換取更高發展潛力的土地,政府亦無須大規模收地便得到土地作公共用途,省卻協商成本和因而承擔的資金風險。
對於身為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卻提出強烈主張,是否與小組沒有前設的立場有衝突,曾鈺成強調,當初加入小組時已清楚交代有辦智庫,並會進行有關土地供應的研究,,「否則要個小組來做什麼?」即使出了最終報告,亦不一定所有成員都要同意。
至於應否發展粉嶺高爾夫球場,曾鈺成指該方案在社會上有較大爭議,需要小心討論,但香港願景暫時未就此作研究,故未有結論。香港願景計劃執行及研究總監馮可強補充,其他18個方案仍值得研究,不排除會在公眾諮詢期完結前,就整體選項提出意見。